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自中指指尖向指纹方向直推称为什么经

自中指指尖向指纹方向直推称为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术者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伸直,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若来回直推为平补平泻。

作用:补脾经多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消瘦等;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清补脾经用于乳食积滞引起的脘腹胀满、嗳气纳呆、大便臭秽。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本经自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起始,经核骨(第一跖趾关节)后面,向上到达内踝骨的前边商丘,在三阴交穴处与足厥阴、足少阴两经交会,再沿胫骨内缘,向上交叉浅出于足厥阴肝经的前边,经过膝关节,沿大腿内侧前边,进入腹腔,入属脾脏,联络胃府,再向上贯穿膈肌,夹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

中医应用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病证分为外经病候和内脏病候。外经病候表现为身体困重,肢倦乏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痛,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内脏证候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呕吐,便溏,黄疸,水肿等。

本经穴主治“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泻,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想打呵欠而气不畅,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脾大络病症,实证,浑身酸痛;虚证,百节松弛软弱。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