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21岁大学生坠楼前,在手机备忘录留下了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2:29:25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过于宠爱孩子,甚至是到了溺爱的程度,不舍得孩子受到一丁点的委屈,而对于孩子保护过度,其实也是害了孩子,家长不懂得给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孩子就不能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性格和内心也会变得懦弱。
01 留下银行卡密码后,21岁大学生从学校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关于江苏大学一名21岁的大学生坠楼身亡的报道,让人看后十分揪心,这位21岁的大学生名字叫做袁子健,原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但是他却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抱头痛哭的双亲。
袁子健平时的时候并没有异常的表现,父母也很关心他的学习,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静下心来完成学业,母亲还专门在学校附近租了房陪读,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来照顾好孩子。
母亲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叮嘱好孩子在校要好好学习,之后和孩子告别,可就在告别后4个小时,袁子健就独自一人走上了学校大楼,并从6楼的卫生间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离开了世界。
袁子健的父母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孩子会选择跳楼轻生,平时对孩子也是照顾有加,并没有忽视孩子,孩子的离去,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悲痛。
父母原本以为孩子能够在学校好好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毕业后能找打一份好工作,完全想不到孩子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
袁子健在从学校6楼一跃而下之前,在手机备忘录里留下了2条信息,第一条信息是“不知道为啥搬宿舍能好好学习”,另外一条信息是银行卡的密码。江苏大学在得知学生坠楼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对于孩子坠楼一事,父母一开始也毫不知情,袁子健的父母对此也质疑江苏大学有所隐瞒。
袁子健的离去,给自己的父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毕竟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还没有孝敬自己,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而在江苏大学学生袁子健坠楼身亡报道之前,另外一则报道也让人揪心,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子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在生前,他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他写道了自己读研期间所遇到的困难,遗书中充满对自我的自责情绪。
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如意之事,有的孩子摔倒后且没能爬起来,扛不住压力,经受不住挫折和困难,甚至最后选择了轻生来逃避现实。
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成才,送入了大学,希望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却不曾想到自己的辛苦付出,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疼爱,却没有教会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0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高校学子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离开世界呢?1、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的家长过于保护自己的孩子,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遭受一点挫折,每当孩子摔倒的时候,父母总会去扶一把,不懂得让孩子学会自己站起来,孩子久而久之也会过于依赖父母。
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越大,长大以后凡是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就会总要寻求父母的帮助,而不懂得自己去解决问题,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保护,甚至是溺爱,其实是害了孩子。
因此父母们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要有正确的育儿理念,不要过于保护和溺爱孩子,而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让孩子能够在挫折当中学会成长,同时也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磨练,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2、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
虽说有压力是好事,因为压力有时候能够转变成动力,如果压力过大,那么就不一定是件好事,有些孩子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而这样的学习压力,会转变为孩子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有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过于严格,也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而过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
总之,家长在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能够过于保护孩子,不能过于宠爱,甚至是溺爱孩子,而是要懂得给予孩子一定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之中能够得到磨练,让孩子的意志力变得更加坚强,让孩子的抗压力也能变得更好,那么,当孩子遇到苦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畏惧,不会选择逃避。
互动话题:各位朋友,你们对父母过于宠爱孩子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
上一篇
上海复旦大学地址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