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是哪一个学派提出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26:37
《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将“致用”解释为:尽其所用。“经世致用”指的是明清之际主张做学问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术思潮,这一思想展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注重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经世致用这一思想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家一一孔子。
由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对儒家思想加以分析不难看到,传统儒的本质是一种“人世哲学”,作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是不尚思辨。它不同于其他的哲学思想,用极强的思辨性去对世界的本原问题进行解释,也不关心人世与鬼神的关系等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实用地教人们怎样做人做事,教统治者怎样治国。
明朝末期,由于王阳明后学的一度盛行,士林学风一时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黄宗羲语),十分空疏。针对明末学风的弊端,清初一些学者大力提倡“实学”。所谓的“实学”,用当时学者们的话说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这所谓“实学”
的一大思想,就是经世致用的精神。
这一精神就是反对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去进行学术研究,并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
学者们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来发挥自己的政治见解,并在社会变革中加以使用。被称为“清初三大儒”的黄宗羲、李颗、孙仓峰就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其他如顾炎武、王夫之、魏禧、朱之瑜、唐甄、方以智、陆世仪、傅山、顾祖禹等,也是这一思潮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提倡的程度和方面,各有不同)。
他们都提倡一种与传统的理学不同的崭新学风,并针对现实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匡时济民”的社会改革方案。
在哲学信仰上这些学者们各有千秋:有的是唯物论者,有的是唯心论者,有的信仰程朱,有的信仰陆王,有的折中程朱、陆王,有的对程朱和陆王都加以批判,显得错综复杂;但在“经世致用”这一方面,他们是极其一致的。
这一思潮促进了思想解放,带有启蒙色彩,极具时代特色。
下一篇
物生地的就业方向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