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私立焦作工学院的焦工时期

1931年4月,河南省政府将学校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 ”(今中国矿业大学)。这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成为国内惟一的私立工学院。1933年8月教育部批准私立焦作工学院正式立案。抗日战争前,学院进入鼎盛时期。

学院办学宗旨:“教授工程学术养成建设人才而应社会之需要”;学院办学使命:“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

学校制定了《私立焦作工学院董事会章程》和《私立焦作工学院组织大纲》,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学院的教育体系是以美国的高校、特别是科罗拉多矿务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蓝本的,办学颇有章法,基础颇称稳固。全院师生以“同舟共济之精神,朴实耐劳之习惯”努力奋斗,使学校能够获得不断的发展。

焦作工学院的学科课程由采矿冶金和土木工程两科,改为采矿系、冶金系、路工系和水利系4系,本科学制4年。

校董会为学校最高机关,校董会由地方长官、中福公司有关人员、前任校院长、学院知名教授及热心赞助学校的人士组成并设立名誉校董。

我国著名的煤矿和石油专家孙越崎、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灏等也曾多次到校讲学。焦作工学院在国内名声日振。

1934年,学院第23级毕业同学编辑《焦作工学院同学录》,名誉校董蔡元培亲笔题词“好学力行”。

1936年,焦作工学院参加了在天津举办全国矿业地质联合展览会,参展的矿业地质模型和展品,引人注目,受到了广泛好评,揭开了学校参加全国性活动的开端。

焦作工学院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和网球队,各项颇具特色。

自1935年起,两系8班完组建完成,在校学生为158人,来自17个省区。教学条件、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日臻完善,渐为国内私立的最著名工程学院。

先后创办了《焦作工学生》、《焦作工学院院刊》、《焦作工学院周刊》等。

1931年以后焦作工学院的学生“尽匹夫应负之责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成立焦作工学院学生抗日救国会。

1932年9月,共青团河南省委在焦作矿区恢复和发展团的组织,建立焦作工学院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由木土系学生陈荻罗担任团支部书记。

1935爆发了“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2月24日上午10时,焦作工学院144名学生高举“焦作工学院南下请愿团”的门旗,登上赴南京请愿的列车,历经艰辛,显示了焦工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唤起了沿线广大民众的救国觉悟,成为当时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组成部分,为该院的爱国进步学生运动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焦作工学院内迁西北大后方,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西安、甘肃天水、陕南城固、河南洛阳、郑州、苏州,顽强的生存下来。

40年的艰苦办学,学校形成了爱国进步、朴实耐劳、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1934年,张清涟在为《焦作工学院同学录》作序时曾这样写道:“出与世处,善推敬事爱人之心;退而自修,常有精益求精之志;货恶弃地,力必己出;尽匹夫应负之责任,服民生在勤之义务;……于科学有新发明,于社会有真贡献;为国家争人格,为母校增光荣。”这正是焦作工学院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学校赖以在艰难困苦中生存和发展的最宝贵财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