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教师愿意让子女做老师吗

我是老师,我父亲是老师,也算是子承父业,继承了家族教育的衣钵。但是当我儿子初中毕业,回家问我是否填写定向师范的志愿时,我犹豫了!

定向师范是五年制大专学历,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乡镇小学任教,不需要考编,应该说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快车道。儿子成绩不错,如果填写定向师范的志愿,是能够考上的(定向师范分数这几年比重点高中略低,男生更是要低几十分)。但是我犹豫了,毕竟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大事。

最后我放弃了定向师范的志愿,对孩子说,如果真的想从事教育行业,也最好是通过高考这一关,上大学,通过考编进入教师队伍,虽然过程更曲折,但是自身能得到和提高,而且有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行业的好坏,要看行业整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老师职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并不高。

这样说也许很多人已经准备好狂喷,要拿挥汗如雨的建筑工和农民工来跟老师对此,认为老师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去调查走访一下,老师行业的整体获得感,幸福感是不高的,而且越往基层越是如此。

我自己也是乡镇的老师,打卡工资3950元,加上绩效,边远山区补助等一年工资收入六七万。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当地也是平均线左右,养家糊口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要买车买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说什么补课,收资料费等等,乡镇学校不存在的。所以说,乡镇老师不能说获得感很低,至少是不高。

再说说幸福感,以前老师收入也不高,但是老师受人尊重,老师的幸福感比较高。我爸爸那个年代,村老师也算是村里的知识分子,村民很尊重他,经常送点蔬菜,水果什么的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很融洽,我家里有什么事,村民都会热心来帮忙。

现在大家文化水平都提高了,老师不仅收入不高,在村里也不算什么知识分子了,大学生,研究生比比皆是。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会有更多的质疑,家校矛盾凸显,一个不慎,家长追到学校大吵大闹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师变成服务员的角色。这样一来,老师哪里还有多少幸福感可言呢?

行业的好坏主要看整体获得感,幸福感,目前乡镇老师获得感,幸福感普遍不高,所以我不考虑让孩子看定向师范进去乡镇教育行业。但是进入城区学校,高中任教我是支持的,毕竟城里老师的幸福感还是挺强的!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