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详细分类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53:35
商洛花鼓戏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包含多种详细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拥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特点。其中,大筒子(二棚子、筒子戏)是一种较高级的花鼓戏形式,具有文武场面,舞台设置次于大戏,但大于小戏。其主要乐器筒子胡音色清脆明亮,曲调丰富,包括小生调、老生调、老配少调、半板、板半、阴调、放哀子等七种,形成了一种文武并重的戏曲形式。
八岔子又分为阳八岔与阴八岔两种,主要曲调为八岔调。阳八岔的特点是一人开唱,众人帮腔,伴奏形式为演员清唱与锣鼓配节,形成“一人唱而众人合之”的形式。其声腔结构独特,分腔、合腔、诉板相结合,用于剧目开头或行路时唱,节奏别致,属五声“征”调式。阴八岔则曲调开朗、豪爽而又抒情,节奏别致,一般用于剧目开头或行路时唱,运用中可加其他小调演唱,每个小戏中间只要有这两个调的都可叫做“阴八岔”戏。
花鼓子(小调戏)则因戏中的曲调由民歌小调构成,保持了民歌的原貌,戏剧化的程度较少。其特点是曲调多,旋律节奏、调式变化丰富,有的剧目以一曲多变形式演唱到终,有的以多种曲调联用变化。曲式结构既有对偶句结构,又有启承转合形态,宫、商、角、征、羽各类调式都有,以商、征、羽调式居多,特别是商调特性较明显突出。唱腔丰富多彩,伴奏仅用锣鼓,词格无严格局限,五、七、十字句皆有,还有不正规的穿句形式。曲调有二百五十多支。
根据传播地域的不同,商洛花鼓戏可分为商丹路与镇柞路两种。商丹路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多用关中语系和当地土语(部分也用下河语),曲调流畅、优美、柔和、婉转。镇柞路则在音乐风格和语言音调上一般采用当地音(即鄂西北语系,当地称下河语),曲调多高亢、明亮、欢快。
扩展资料
商洛花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该词条对商洛花鼓的历史渊源、当代发展及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介绍,该艺术形式历史久远,在戏曲音乐发展演变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目前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