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没去过秦国,为何秦国反而统一六国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3:46:48
有人问,孔子周游列国,唯独没去过秦国,最后为啥反而秦国统一了天下?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孔子的理想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王室日益衰微,中原之地暗潮涌动。本来分封制下的周王朝,周天子就如中原诸侯们的家长,可郑国这个孩子翅膀硬了,不但不服从家长的管教,还对家长动手了,结果啥事没有。其他孩子看在眼里,实力强点的便开始欺负邻居小弟,心情好点抢点粮食,心情不好就直接杀人霸占其家园。
就这样,200多年过去了,等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原来1000多个诸侯也就剩下20多家了。
咱们这位孔子,从小就爱捣鼓祭祀这些东西,长大了去过洛邑学习周礼。学完周公的那些礼仪之后,再看看当今天下,孔子就感慨:“天下无道已久矣。”
据史载,孔子在洛邑学礼时,遇到了图书馆长老子,他问道:“天下这么乱,该怎么办?”
老子微笑道:“顺其自然吧。”
孔子一脸懵,喃喃道:“不行啊,我要改变这一切。”
老子笑而不语,后来他就骑着毛驴走了,给世人留下了一本《道德经》。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原本也在鲁国当过一段时间的小官,但是鲁国的现状让他很不满意,鲁国家长也没有多少实权。试想,孔子本来就要来推行周礼的君臣之礼的,如今鲁国国君都说不上话,还怎么实行啊。
因此,孔子必须找一个国君说话还算数的国家。他环顾四周,晋国六卿、郑国七穆、鲁国三桓,看来看去,也就齐国的齐景公还算是名副其实。于是,他就来到了齐国,找机会向齐景公推广周礼。
这齐景公一听就来了兴趣,如果推行周礼能巩固自己的君权,这很不错啊,可不能让俺的齐国像隔壁几家那样落入大臣手中。于是,他就在那盘算给孔子个什么官。这时,孔子的偶像晏婴来了,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孔子啊,就是油嘴滑舌之徒,华而不实,赶他走。”
之后,齐景公便开始疏远孔子了,孔子也是个聪明人,只要这晏婴在一天,俺也不会有机会的,要不等他死后再来吧。谁想到这晏婴寿命挺长,孔子这一等就等到50岁。那时,齐景公年纪大了,也不想折腾了。齐国内部也不平静,陈氏、高氏等几个大夫斗得非常厉害,也将复制其他各国的老路,将齐国国君慢慢架空。所以,孔子对齐国彻底死了心。
这时,鲁定公上任了,孔子迎来了事业的高峰期。那么,孔子要在鲁国推行周礼,这君臣之礼首先都理顺,可是当时鲁国的朝政都把持在三桓手里,于是,孔子便发动了拆毁三桓所建城墙的行动,可惜最后还是半途而废了。齐国为了离间孔子,又送来了美女,当时的执政卿大夫季氏深陷其中,孔子失望之至,决定重游列国。
虽然仕途不顺,孔子还是没放弃心中的理想。纵观天下格局,此时只有卫国符合心中所想。于是,孔子便带着众多弟子,投奔卫灵公。卫灵公虽然能够说话算数,也款待了孔子。但是,卫灵公对周礼并不感兴趣,他更多的是向世人昭告自己是如何礼贤下士。有一次,卫灵公带着夫人南子,让孔子紧随其后,招摇过市,孔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因此,他又离开卫国,前后投奔陈国和蔡国,不过那两个国家疲于应付楚、吴两国的夹击,谁有心思听他将什么仁政呢?
孔子没办法,又回到了卫国,没想到,卫灵公居然也向他咨询行军打仗之事,孔子彻底绝望了。此间,虽然楚国也曾向孔子抛来橄榄枝,但楚国大臣们一致不同意,此事也只能作罢。
最后,孔子辗转回到了鲁国,年纪大了,也无心做官了,安心做学问,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恢复周礼的渴望,全写到了《春秋》里面。
孔子的失败
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大多用儒道来巩固王朝的统治。虽然汉朝之儒道有别于孔子所推崇的周礼,但事实证明,孔子那一套还是可行的。那为何孔子却未能在其有生之年成功一回呢?
春秋末期,诸侯獠牙尽露孔子所处的时代大概在春秋末期,那时诸侯已从当初的1000多家锐减为20多家,除了晋、楚、齐、吴、秦等几家大牌,以及鲁、卫、郑、宋、燕等几家资格老的,剩下的差不多都集聚在鲁国周边。这说明啥?鲁国还比较讲究周礼,因此他旁边还能剩下几个小国,而其他生存下来的诸侯可以说是吃相十分难看了。
大诸侯政权旁落如上所述,大的诸侯,如晋、齐等国的朝政已落入卿大夫之手,哪怕是郑、鲁两国亦是如此。如此朝局,孔子跑过去跟他们说,你们这样做不对,要把朝政还给国君。那些卿大夫会怎么想?肯定是一脚蹬出去,或者干脆一剑封喉。
小诸侯忙于自保小诸侯如卫国,虽然政权没有旁落,但是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自保啊,提升战斗力才是硬道理,此时孙武、吴起如果上门求仕,肯定是敲锣打鼓欢迎。孔子跑过去,和他们说:“大国欺负小国是不对的,我们要对他们的罪恶行径强烈谴责,并规劝他们早日回到周礼的正规上来。”
小国都举步维艰了,还妄想着和吃红了眼的大国谈判?好歹再不济,也该和墨子一样,教授他们守城之法吧。
因此,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又或者是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孔子所推行的周礼恰好与他们的利益相悖,他想要在这样的时代恢复周礼,是完全不可能的。
结语
秦国统一六国,与孔子没有任何关系。战国七雄,孔子只去过齐国。孔子为了恢复周礼,曾周游列国十多年。
然而,在大国吞并小国,卿大夫架空国君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子所推崇的周礼,与他们的利益完全相悖,这也就注定了孔子的失败是必然的。
而秦国作为战国的最强者,最后能统一六国,也可谓是时代的选择。
上一篇
上海高考多少分上复旦
下一篇
凌海市第三高中分数线多少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