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新增10个词语解释和俗语解释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1:34:18
删除的10个四字词语:春和景明;得不偿失;各尽所能;夸夸其谈;美不胜收;前赴后继;一望无际;一语双关;枝繁叶茂;自得其乐。
新增的10个四字词语:触类旁通;得陇望蜀;功亏一篑;苦口婆心;毛遂自荐;前车之鉴;因地制宜;语重心长;追本溯源;自告奋勇。
1. 触类旁通
chù lèi páng tōng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2. 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3. 功亏一篑
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释〗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4. 苦口婆心
kǔ kǒu pó xīn
〖解释〗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出处〗《宋史•赵普传》:“忠言苦口,三复来奏。”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这个是老婆心。’”
5. 毛遂自荐
máo suí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6. 前车之鉴
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释〗鉴:镜子,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后车戒。”
7. 因地制宜
yīn dì zhì yí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8. 语重心长
yǔ zhòng xīn cháng
〖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9. 追本溯源
zhuī běn sù yuán
〖解释〗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圆明园与基泰工程司》:“说到这八座模型,追本溯源,不能不提到北洋政府时的总长朱启钤。”
10. 自告奋勇
zì gào fèn yǒng
〖解释〗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这饶守原本只有这一个狮子国;因为上头提倡游学,所以他自告奋勇,情愿自备资斧,叫儿子出洋。”
增加的10个俗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磨刀不误砍柴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玉不琢不成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大意失荆州;独木不成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俗语解释造句
1.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大意是说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2.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大意是说一个人贪欲过强,一边占有着,另一边还想着继续占有。
3.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大意是说一个人善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随时改变自己的对策。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入乡随俗 比喻说话办事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
5.磨刀不误砍柴工:简单说也就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6.大意失荆州: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7.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8.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10.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