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滨州生态环境情况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黄河下游的鲁北平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滨州历史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朝时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

滨州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已开发的耕地面积达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此外,滨州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26种,已开发15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滨州的农业基础良好,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牧草“五个百万亩”基地。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

滨州的工业发展迅猛,已形成纺织家纺服装、油盐化工、汽车和发动机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粮油果蔬食品深加工、生物工程、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十大产业(链)集群。

滨州市的水资源总量平均13.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7亿立方米,地下水7.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326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有库容超千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9座,中小型库塘248座,全市蓄水能力达4.64亿立方米。

滨州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个中心-一个龙头-南北城市带”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框架。规划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四环五海”工程顺利完工,集园林与湖水于一色,融产业、生态、文化为一体,初现“四环相连”、“五海”呼应、72湖点缀的生态城市特色。

滨州市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具有滨州特色的“两山(鹤伴山、碣石山)两带(沿黄、沿海)一圣人(孙子)”的旅游格局。近年来,滨州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坚持‘五个统筹’,打造系统‘九州’”的战略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变化大的良好态势。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