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判别方法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2:41:03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判断句翻译时要译作:“……是……”。1.用“者”“也”表示,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2.用副词“乃、则、即、皆”等表判断。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4.用“非、未、弗”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被动句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1.用“于、见、“受…于…、见…于…”表被动。2.用“为”、“为…所…”表示被动。3.词语本身含被动,无标志词语。例如:“贤能为之用。”、“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省略句1.省主语、谓语、宾语“之”。2.省略量词、介词“于”。例如:“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宅边有五(棵)柳树。”、“见二虫斗(于)草间。”
倒装句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例如:“甚矣,汝之不惠!”、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介词前。用“之、是、以”把宾语提前,以强调宾语。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全石以为底。”、“唯命是听。”
定语后置动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常常放在名词的后面。一般在定语后加“者”字,有的还在名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来表示。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状语后置)。例如:“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帝王之资也。”、“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刘备天下枭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同是天涯沦落人。”
被动句的例子有:“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受制于人。”、“为天下笑,何也?”、“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若属皆为所虏。”、“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洎牧以谗诛。”
疑问句的例子有:“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否定句的例子有:“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倒装句的例子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例如:“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豫州今欲何至?”、“沛公安在?”、“国胡以相恤?”、“子何侍而往?”、“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一言以蔽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定语后置的例子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赋税之繁重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的例子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王尝语暴以好乐。”
省略句的例子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固定句式有:不亦……乎、是以……、奈……何、得无……乎、无乃……乎、然则、何……为、何其……、一何……
上一篇
高考填报志愿有几种模式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