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忠恕之道是孔子修身智慧的精髓其中的恕道指的是

忠恕之道是孔子修身智慧的精髓其中的恕道指的是如下:

一、解答

忠恕之道就是“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个人以自身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消极自由是个人在对抗公意时所需要保留的最起码的自由界限,就是不受公意干涉的最低限度的权力。

积极自由是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由自身意志推动而作出各种行为的权力。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伦理的。柏林的意思是人们要追求消极自由而不是积极自由,对积极自由的追求会影响他人的消极自由。

二、扩展资料

孔子的忠恕之道既是伦理的,也是政治的,他希望用这样一种规范同时去约束政治和个人,也就是说,他希望在政治和个人两个层面上去规范积极自由。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这是谈不上对错的,但是现实是这种理想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如此,他就忽视了消极自由,对于如何防止政治对个人基本权力的侵犯是他根本没有考虑过的,也就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空白。

事实上如果要简单地说伯林和孔子的差异,伯林认识到人类价值的多元性以及各种价值之间的无法调和,从而要求我们尊重人,而孔子则是以一种一元的伦理价值观去管教人。

三、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