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标点符号是从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古文无标点)

在古代,撰写文章时并不使用标点符号,这使得阅读起来颇为困难,有时甚至会误解文意。直到汉朝,才有了“句读”符号的出现。这种符号用于区分完整的语意单元(“句”)和句中的停顿(“读”,相当于现代的逗号)。到了宋朝,人们开始使用“。”和“,”来表示句读。明朝时,人名号和地名号才被引入。这些早期标点符号的采用,为文书的阅读和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中国传统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通用的标点符号,制定了12种新的标点符号,并由教育部颁布全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规范了标点符号的使用,于1951年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并在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这时起,标点符号的使用开始趋向完善,并有了统一的标准。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对《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修订,并重新颁布,其中包括了新的规定和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的详细说明。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