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簧怎么拼

簧(拼音:huá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竹,黄声。

形声字。“簧”字以“竹”为形旁,表示与竹制品有关;下部“黄”作声旁,表示读音与此接近。“簧”本义是笙、竽等乐器中借以发声的薄片,是这类吹奏乐器的音源。笙、竽之为乐器,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完全取决于“簧”的植入。簧字从竹,最初当是以竹为材料制成。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较为完整的笙簧十件,竹质,分簧舌、簧框两部分,框呈长方形,其底端与舌根相连,舌根与框之上端及两边有缝隙,吹奏时气流冲出簧舌,使之振动而发出声音。后来也有使用铜、铁等金属材料制成的。

释名·释乐器:“簧,横也,于管头横施于中也,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亦是也。”《正字通·竹部》也说:“簧,笙竽管中金叶也。”“簧”之于笙竽中,犹舌之在人口中。正如簧能帮助发声一般,舌头能帮助人言语,它是人能说会道的关键,故“簧”可用以比喻人的舌头,形容能说会道。

如《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假话、谎言,一般为巧舌者所为,“簧”由指“能说会道”进而指骗人的假话。如唐代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坦荡君子,无悦簧言。”某些装于器物中的弹性机件,其形状及性能均颇似簧,故亦称之为簧,如:锁簧、弹簧。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敢是锁簧锈了,因此开不得。”古时妇女所佩戴的称为“步摇”的首饰,亦称“簧”,大概是因为其摇摆犹如有弹性的“簧”。《急就篇》卷三:“冠帧簪簧结发纽。”颜师古注:“簧,即步摇也。”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