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系列——德昂族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8:45:37
德昂族,又称“崩龙族”,是中国与缅甸边境的山地民族,使用南亚孟高棉语族的德昂语支。尽管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通用傣语、汉语和景颇语。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地,以及缅甸掸邦、克钦邦等地区。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德昂族总人口为20556人。
德昂族源于古代濮人,与“哀牢”民族关系密切。濮人在公元前2世纪便居住在怒江两岸,是该地区早期的民族之一。德昂族全族信仰佛教,德宏州和临沧市的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严格禁止杀害或伤害有生命的东西。
男性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短裤,头戴黑、白布头巾,两端饰彩色绒球。女性则多穿藏青或黑色对襟短上衣和彩色横条纹长裙,头裹黑布,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
德昂族以茶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成年男性和中老年女性,几乎一日不可无茶,喜饮浓茶。他们也是著名的茶农,被周围民族誉为“古老的茶农”。建筑上,德昂族以竹楼著称,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形式多样,具有对称、和谐、严谨、庄严的美学特征。
德昂族的文学以口头民歌、神话、传说、故事为主,民歌中情歌尤其发达,如《芦笙哀歌》。德昂族有在节日中跳舞的风俗,象脚鼓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他们还热爱体育运动,射弩、打铜炮枪和泥弹弓是自卫和狩猎的常用工具,武术在德昂族中颇为流行。
图案雕刻是德昂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在腰箍、耳坠、银手镯等饰品及生活用品上,如对称的双鸟、双虎、花草等图案,艺术价值较高。德昂族节日丰富,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其中泼水节在当地称为“浇花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举行。
德昂族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与外族通婚。青年男女通过“毫味尼别”制度接触恋爱,男青年在14岁左右开始串姑娘,晚上在女青年家门外吹芦笙,引出姑娘进行交谈。
综上所述,德昂族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婚姻家庭、饮食特点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貌。这为深入了解和保护少数民族提供了宝贵资料。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