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求文: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的初中生涯是在青岛新华中学(6中的前身,那时社会上称之为“新华庙”)度过的。那几年,正值文革动乱中期,“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由于教我的几位老师对学生都有一颗真诚的心,对教育事业都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以及他们所拥有的渊博知识,特别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的命运。

武作育老师――

我们的班主任,兼教语文课。印象中,武老师是一个深得学生喜爱的“干巴老头”:脸庞清癯红润,目光炯炯有神。他性格开朗,语言幽默。听武老师讲课,那是一种享受。他往往能把一篇艰深的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深讲透。他备课很认真,可授课过程中从未见他看过教案。每每上课,他把教案,甚至把课本往桌子上随便一放,便滔滔不绝地开讲起来。他可以纵古论今,可以旁征博引,唐诗宋词、名家百篇……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武老师善于启发诱导,鼓励思维,当堂消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武老师经常邀请一些同学到他家,拿出已经泛黄的剪报,让我们看他发表过的文章,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成名成家”……要知道,他的观点在当时是极其“反动”的。可就是他的“反动”让我在崇拜老师的同时把老师的话牢记于心。兴趣、动力,加上武老师高超的授课艺术,使得我们这个班同学的语文水平普遍很高。有位同学现在已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我本人1979年参加高考,语文下的功夫最少,成绩却最好。如今我也常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这些都得益于我初中的语文基础,源于武老师当年的“反动说教”。

如果说我的语文水平从武老师身上获益匪浅的话,我在工作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更要深深感激他。

记得上初中的第一天的校会上,学校号召大家捐铜献铁,我立马回家把一只破旧的大铁锅扛到了学校。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引起武老师的注意,并安排我当了班长。现在想想真令我感动:一位46、7岁的老教师,竟拿我这个十几岁的小毛孩子很“当盘菜”,他从来都是以平等的身份跟我和其他同学谈工作,谈学习,从各方面培养锻炼我。他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却从来不居高临下,在他的词典中,根本就没有“体罚“、变相体罚”这些字眼,而“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在武老师身上却体现得淋漓尽致。

武老师住在龙江路,从我们读初一的第一周开始,他每天起床后,先花5分钱到饭店喝一碗豆浆,然后赶到学校跟我们一起沿着江苏路跑到太平路,再经东方饭店绕到“山大医院”跑回学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盛夏酷暑还是三九寒天,我们始终坚持跑。有一次,刚刚到了“折返处”,突然下起大雨,武老师完全可以顺道回家,可他大步跑到队伍的前面。在“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声中,男女同学在一种神奇,也很神圣的力量支配下,跟着老师“勇往直前”,最后“胜利”返回学校。

可别小看这每天的跑步,它的意义不仅使我们班在每次的学校田径运动接力项目上所向披靡、团体总分男女第一,更重要的是我们同学都养成了一种锻炼的习惯,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我自己也很难想像,从初中开始,习惯“逼迫”我从高中跑到农村(下乡插队),从农村跑到部队(当兵),又从部队跑到大学,从大学跑到今天……一直跑了30多年!由此培养锻炼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态在我生命的旅途中,在我工作和事业上所起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

老师,您对我的一生很重要。

宋懋钰老师――

我们的英语老师。当年教我们英语的时候估计也就是26、7岁吧。宋老师,人长得仪表堂堂,脾气随和,乐观向上。我们从来没见他发过火,也从未见他皱过眉。宋老师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和英文。他嗓音洪亮、圆韵,不论是讲普通话还是讲英语,发音都非常标准,而且(用现在的话说)叫很有磁性。宋老师知识面很广,不仅英语教得好,对化学也很有研究。那天,我们的化学课老师生病,宋老师自报奋勇代了一节课。他自创的“联想记忆法”使我至今对化合价倒背如流。

宋老师跟学生关系非常好,用亲密无间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我们读初中那几年,夏天中午休息时间长,宋老师几乎每天午饭后都带我们去洗海澡。有一次游泳后大家感到很累,有点走不动了,宋老师快步走到前面,风趣地喊了一声:Let’s go together――小子们,别落下,走呀!同学们一下来了劲头,很快赶回了学校。

有人说,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回忆当年上宋老师的课,枯燥单调的英语,到了宋老师那里,比听故事还有味道,想走神都很难。

当年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反潮流勇士”张铁生公开宣称: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受其影响,很多学校的学生几乎不学英语,老师认真教的也没有多少。可我们的宋老师却不一样,他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教学上。现在的初中老师大都强调死记硬背。可宋老师却是把提高学生兴趣放在第一位,把提高能力,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

读初三时,宋老师曾组织了一场全级部的英语朗诵会。各班英语高手纷纷登台亮相。英语主持,英语背诵诗歌,英语讲故事……全是英语!一时间,英语热“席卷”全校。

受益最大的当然是我们学生。据我所知,凡是宋老师的学生,毕业后考入高中者,发音都是一流的,令其来自他学校的同学好生羡慕。由于初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当兵后,跟着收音机就可以自学。由于初中对英语有了极大的兴趣,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假思索地添上了四个字:英语专业。它最终成为我一生从事的职业。

老师,您对我的一生很重要。

孙秀华老师――

在教导处工作。跟孙老师熟悉并留下难忘印象源于一件“意外”事件。

一天,课间我帮老师打开水。由于心里想着回教室跟同学玩,所以走得很急。刚从前院拐进通往中院的胡同,只听“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暖瓶重重地碰在孙老师的膝盖上。顷刻间,滚烫的开水从爆裂的暖瓶中洒在老师的腿上,疼得这位年轻的女老师直流眼泪。几位路过的老师赶紧把她搀扶到卫生室。看着孙老师腿上被烫起的一片红红的水泡,我这个老师眼中的“老实孩子”吓蒙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孙老师忍着痛安慰我说:“没关系,过几天就会好的。”“老师,我,我,……” 看到我依然惊恐万状的样子,孙老师又强作笑颜,朝我摆摆手:“上课去吧,别当回事,你也不是故意的。”

我也真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甚至没有去办公室向老师表示歉意和问候。而孙老师呢,一直到毕业,见到我都跟往常一样,总是满面春风,和蔼可亲,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随着年龄的增大,特别是当我也成为一名教师,每每忆起这件事情,总是激动不已。它教我懂得什么是宽大为怀,什么是为人师表,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以学生为本——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让我感动永远。

我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忆,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初中老师,比如王栋老师、门秀山老师、还有“乔老爷”……

如果说,我对自己的进步成长还感到满意的话,那么,我所有的一切与我初中可敬佩的老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爱与责任,这是对我所钟爱老师的最好诠释与概括。

值此第2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向在我成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了初中老师,向帮助教育过我的所有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谢谢老师!

后记:

年近60的孙老师现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去年教师节那天,青岛晚报刊登了我回忆孙秀华老师小文章。第二天,我在青岛6中领导的帮助下找到了孙老师。我邀请孙老师到酒店吃饭,并特意安排了我的一名学生(也当了近10年老师)作陪。提起当年我犯的错误,老师仍记忆犹新(足见那热水的“厉害”)。我的学生对“师奶奶”的人品敬佩不已,深受教育。

宋懋钰老师一直在青岛6中工作,从中层干到校长直至退休。6中有今天的发展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他现仍在一所私立学校为岛城的美术事业发挥余热。我们经常见面,他对我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很自豪,对我这个还算“争气”的弟子感到满意。

教师节当晚,我来到住在龙江路上的初中班主任武作育老师家探望恩师和师母。武老师已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可他依旧像当年那样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思维敏捷,谈吐风趣。说起当年给我们班主任时的一些情形老人记忆犹新,他甚至连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父母的职业、单位都说得准确无误 。当我对老师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感谢时,老师只是淡淡一笑:“呵呵,恐怕主要还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吧!”

老师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上午散步,下午会友,晚上读书、写作。老师拿出前几天他发表在《上海滩》上的《追忆山大老校长华岗》一文让我看,拜读后,感觉老师文章思想深邃,文字洗练。尤其是对60多年前对师长、学友和其他一些事情的追述竟然那么详细具体,感人至深……

对比老师,我感到自己还跟当年一样幼稚,无知。在老师面前我,我感到自己知识匮乏,感到自己依然很渺小……

我永远是老师的小学生!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