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第一节课讲什么

可以讲历史,“语文”的起源。一方面通过历史轶事趣闻(自行百度)吸引学生对该学科(课程)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凸显自己的学术专业性及知识面,获得学生认同的同时,诱发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和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

名称由来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19世纪80年代。[1]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国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故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魏冰心、程其保、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人大量使用“语文”一词,当时已经出现“语文课程”的说法(《在母语课程的源流中重新审视课程的目标取向》),叶夏二人亦开始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