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烛之武说秦君]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翻译

本段的中心是烛之武说秦君,说辞仅125个字,却是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达到说退秦师的目的,也破坏了有“秦晋之好”之称的秦晋联盟。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一段开头写到:“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这一处简写其实包含了诸多智慧。此时战争一触即发,此“夜”肯定是当夜,明天一早说不定秦晋就发动进攻了,所以是连夜即动。此外夜黑也可以掩护烛之武的行动,“缒而出”,对方只见一人下来,城门未开,没有大股部队冲出来,所以心理上不会那么紧张。“见秦伯曰”,为什么不是见“晋侯”,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烛之武退秦师”,退掉秦师,晋师随之而退,这都是烛之武意料之中的事了!如果这一步走错了,下面言辞再精彩也无济于事。这一步走对了,下面的一步才谈得上,这是战术思维了。接下是怎么劝说的呢?①烛之武先诚恳道出郑国必亡是明摆着的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不去怨恨或狡辩,语气谦卑以示弱博得秦穆公好感;②接下来他审时度势抓住秦穆公心理,亡郑只对晋有利,“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直陈弊端击中也想称霸的秦穆公的心,也拆穿了秦晋联盟的虚伪性。③接着以存郑之利(述利)诱之,“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使秦穆公掂量好处,④再揭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和背信弃义,以此戳到秦穆公的痛处。使秦穆公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次出兵的意义,动摇了与晋联盟的信心。烛之武的游说的成功之处是处处站在秦国立场为秦国考虑,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主题,句句打动对方,不愧是一段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 “秦伯说”及以下,留三个大夫护郑,这是反衬烛之武的演说效果的。

晋文公毕竟是一代霸主啊,面对秦国的倒戈,他隐忍不发,采用了撤军的措施,他为什么不继续攻打郑国或追击秦军责问他们的违背盟约呢?如果你是晋文公,你会怎样办?(学生讨论。)

明确:晋大夫狐偃请求袭击秦军,而晋文公没有答应。晋文公没有采用击秦的建议,这是不是说明说晋文公宽容大度,愿意一笑泯恩仇,答案是,不。这其实恰恰体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的胸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他冷静而清醒的分析了形式,

一是曾受过秦之恩惠,翻脸不“义”,背信弃义可不是什么好名声,晋文公不愿意背负这个坏名声。二是如果这时继续攻打郑国或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三是进攻秦军就意味着立刻与秦国翻脸意味着诸国征战中多树立了一个强敌,失去一个盟约国,而退一步也许还能重新再拉拢秦国,使它站在自己这边,毕竟两国的“秦晋之好”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晋文公退兵是无奈之举,可更是明“智”之举也,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晋文公作为一代霸主的深谋远虑和独到的战略眼光。而晋国退兵也从侧面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