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初三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梳理

这篇文档详细地梳理了初三物理中的功和功率知识点。以下是内容的改写和润色,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三上32-40)**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公式表达为:功 = 力 × 距离。

3. 功的公式:W = F × s;单位:功——焦耳(J);力——牛顿(N);距离——米(m)。(1焦耳 = 1N·m)。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会省功。

5. 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测定物重、测出绳端拉力、计算有用功和总功。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物重、绳端拉力、物体升高的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实验器材包括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摩擦、绳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轻动滑轮质量、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增加提升物体的重。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会影响机械效率。

7.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计算公式:P = W ÷ t,或 P = F × v ÷ t。单位:功率——瓦特(W);功——焦耳(J);时间——秒(s)。(1瓦特 = 1J/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做的功。1千瓦 = 1000瓦特)。

8. 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