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怎样才能主持好班队会

首先,你需要确定班会的主题,需要找出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与班委们讨论其次,根据主题,在作些相应的准备,比如,上网查找资料,准备台词等

具体措施如下:

一、班会准备应依据的原则

班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以开好班会必须经过充分的准备,必须有现场调节的能力和对策,辅导员、班主任计划班会要讲究教育性和科学性,所以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

1、目的性原则

计划班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确定班会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把握内容,涉及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班会的目的很明确,从大的意义上讲是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具体要求上讲,又要明确教育什么,教育到什么程度。

确立班会的明确的目的性是开好班会的首要前提,但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这个原则容易受“模糊性”的“目的”所干扰。有时候班主任觉得“应该开班会了”或者是“受学院、系部之命”才开班会,对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是原则上有所了解,自身都缺乏深入地认识,因此,这样的班会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比如:。。。。。。(举例)

2、“双边”性原则

所谓“双边”性原则,就是在组织设计班会时体现两个作用――既要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两种作用的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更主要的,是要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启动和激活学生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主动者。这里你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有发言权、有相对的自主权。一个好的班会主要的看学生参与的态度和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班会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也可以说,辅导员、班主任组织班会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就是把你的意图转化为学生自觉需要的能力。

3、综合性原则

班会是班主任利用综合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综合手段是指多种内容的综合、多种教育形式的综合,发挥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组织和设计班会就必须利用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发挥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性原则。比如:。。。。。。(举例)

4、班会应体现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连续性方面:一次主题班会无论组织得怎样好,我认为都不能将一个问题全部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应有连续性,有时在同一个问题或某个教育主题上,需要几次班会,甚至重复多次强调。比如:上课出勤率,行为规范、安全问题等方面。

在系统性方面: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我认为班会就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每一次班会都应该成为这个班级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一个班级发展体现在“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两个第一即学习第一,量化第一;一个优秀——争创优秀班集体”。那么召开班会也就是为了促进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确定班会主题

班会主题就是班会的中心议题。主题既是对班会讨论范围的限定,又是对参与讨论者的提示。好的主题,或富有感召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或具有启发性,使学生心中云雾见开;或富于诱惑力,使学生不吐不快,言犹未尽。确定班会主题可以根据学校的布置,也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结合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等。总之,班会的主题必须揭示出班会的教育目的,但不是教育目的的直接陈述;必须切合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不是问题的简单指出;能引起全班多数学生的关注、参与;语言简练,色彩鲜明。

三、班会方案的计划

方案计划的内容包括:选择班会的形式,具体人员的安排,确定班会的时间和地点等。

1、选择班会的形式

班会的形式有理论式班会、交流式班会、文艺型班会、竞赛式班会、实践性班会等多种形式,班主任应根据班会的主题选择班会的形式。选择时要注意:班会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与形式要统一,要因地因时制宜。

2、注意班会的人员安排

人员安排是成功地举行班会的重要一环。凡举行一次班会,尤其是主题班会,总有诸多的事务性工作要做,比如对班级问题的调查、了解,班会目的和主题的确定,班会形式的选择,人员的发动与组织,班会现场的设计与布置,会议进行的程序安排与具体实施,偶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与处理,班会的总结等。班主任都必须周密的加以考虑,一一列出清单,并逐次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班主任在人员安排上必须注意: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工,尽可能让全班每一个学生参与班会事务。

3、确定召开班会的地点、时间

班会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而,时间和地点选择得是否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会能否如期如愿进行。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上应注意:第一、不要与其他团体活动(学校及社会团体)在时间、地点上发生冲突;第二、除学校安排的班会外,还可以举行因时、因地、因事而适宜的班会;第三、举办班会的地点不一定都要在教室里,不过,如果在室外就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下面将谈谈班会的实施,

四、班会的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是将班会设计付诸行动,力图使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具体实施包括做好班会的准备工作和召开班会两个部分。

1、班会的准备工作

① 心理准备。班会是班级全体成员的会议,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参与人数的多少,以及参与的程度。参与人数愈多、每个人参与的程度愈深,班会的成功率就愈高。反之,参与的人数少,多数学生看热闹,班会失败的可能性就大。因此,你要留心观察,仔细分析,把握每个学生对班会所持的态度,有针对性地激发那些持消极观望态度或有不满情绪的学生的参与意识。

② 检查计划的可行性、周密性。班会的准备过程不仅仅是计划的落实过程,还是计划的检验过程。制定计划时不论考虑多么周密,总难免有疏漏的地方,而实际情况经常变化,又可能使计划某些方面不符合现实。因此,准备工作不能一成不变的按原计划进行,应让计划去适应客观现实,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2、召开班会

召开班会时,班主任应做如下工作:

① 亲临现场。班主任一定要自始至终地不能离开会场,更不能以任何理由缺席。班主任到会表明对班会的重视,对学生也是一种鼓舞。班主任缺席,学生更有理由缺席或旁观,无异于给学生的热情泼上一盆冷水。这里要注意的是班主任也只能作为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不能干预主持人的权利,不能随便改变班会的议题、进程和程度。

② 处理突发事件。班会召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偶然事件,如原定教室临时有课、某学生缺席、某学生突然患病等。这些突发事件,都需要班主任出面调停、处理,以保证班会继续进行。

③ 为总结作准备。一次班会结束,必须进行总结,班主任应注意在参加班会的过程中收集资料,为总结作准备。收集资料的重点是那些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性的事例、认识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拟出总结提纲及深化对学生教育的大体构想。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