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村田乐简介

村田乐,一种源于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舞蹈,其内容主要描绘农村生活场景。南宋时期,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提及了这种舞蹈,其中农民形象身着蓑衣戴斗笠,伴随着街市的管弦音乐。到了明代,村田乐演变为秧歌队,明朱有炖的《黄钟醉花阴》中就有对秧歌的描述,舞队角色丰富多样,如耍和尚、渔妇等,为观者带来欢笑。

在明代南都金陵,立春时节盛行的村田乐活动延续了数百年,深受百姓喜爱。起初仅在南郊冯家边流传,后来扩展到孝陵卫,舞者们敲锣唱曲,庆祝新春的到来。朱元璋时期,活动进一步普及,城内外的人们纷纷参与,将立春称为“打春”。《金陵古迹诗注》记载,立春日,府衙前至东郊的大道上人潮涌动,太守率领官员进行一系列仪式,如烧香接春、鞭打春牛等,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和祈求丰收。之后,春牛被抬往闹市,供人观赏,称为“送春”。

在南京,立春被视为重要的节日,有“新春大似年”的寓意。除了庆祝活动,人们还会拜春,向长辈表达敬意,以期家庭和睦。全家围坐享用春饼的习俗,被称为“咬春”,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地方特色。金陵村田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承载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热爱,是南京独特的文化符号。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