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2:16:21
在上《答谢中书书》时,本来设想通过让同学们去文章中找态度这样的方式去设置一个主问题,然后展开描绘美景。但问题是,这个主问题让同学们无从下手,指向性太不明确了。所以很多同学不明白该如何表达。这要怪我设计问题的时候想得太理所当然。可以说,这堂课是低效的。所以,我开始反思如何审视自己的课堂。从网上看到王君老师写的课堂自我审视的步骤,觉得非常好,做了摘录和提炼。提炼完了之后,以后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反观自己的课堂。
一、教学内容
(一)你的课有教学内容吗?
1.教学内容需要开发;
2.开发的教学内容是否对学生有帮助;
(二)你开发的教学内容合宜精准吗?
(三)你开发的教学内容有新意吗?
二、教学程序
(一)我的教学环节是不是眉清目秀的?
教学板块是不是清晰。
(二)我的课堂基础环节有几个?
这些环节是并列,递进,还是逐步融合?我怎样让学生清楚我的课堂思路?有没有哪个环节是多余的?
按照这个思路来反观我的课。
首先是教学内容。在《答谢中书书》中,我的教学内容是什么?这样一问,我发现我居然没有办法明确地界定我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我让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字词过关,翻译课文,这些如果能算内容的话,那就是最基础层面的内容,根本不用开发,就是书上最基础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内容?我提出的一个主问题,是不是能够指向教学内容?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出画面分析和写法。但是指向不明确,所以看起来这节课一点内容都没有。于是在上第二个班的时候,我马上调整了。 我把问题变得更加具体,而且举出了具体的例子。我把主问题变成一个引出主要内容的问题。哪里可以看出陶弘景的态度:实是欲界之仙都。同学们都可以找到这一句,再引出问题:选择一个句子,描绘出仙都的美景,并分析写法。举了一个例子。
河流两岸,石壁上呈现各种颜色,交相辉映着,仿佛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本句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石壁的色彩斑斓。
这样一来,主要内容就变成了描绘画面,体会写法。在描绘画面中感悟美景。同学们分组合作,一人主要负责一句,去描绘和赏析。发言的时候大家都能言之有物。画面描绘得丰满,手法也分析得很有针对性。可惜在发言过程中只是每一句只有一位同学讲,有些机械。这样的内容是不是有效呢?对学生而言有用吗?我想在描绘画面和分析写法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展开画面,辨清写法。在这一层面是有用的。
我的教学环节是不是清晰?每一个环节有什么目的呢?其实最后的对对联环节只是一个拓展,有些脱离文章内容。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还是比较少。
下次备课,围绕着几个方面进行,应该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