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课文《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是根据歌词改编的一篇课文,但最初我并未感受到它的独特之处,上课前的阅读也让我觉得平平无奇。然而,当我看到师傅上这堂课时,那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表现,她那甜美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令我心生向往。师傅上完课后,我忍不住询问她感受如何,她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她抓住了“快乐”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这让我意识到,抓住核心主题是让课程更具吸引力的关键。

我反思自己读课文时的疑惑:这篇课文其实是一首歌,如果直接教学生唱这首歌,让他们在歌唱中体验快乐,是不是更直观有效呢?尽管语文课不同于音乐课,但也应注重语言训练与人文内涵的挖掘。

尽管我是一个固执的人,但这个想法让我难以割舍。于是,我决定在课堂上尝试这种教学方式。

我向孩子们宣布,今天要进行一节特别的语文课,首先教他们一首歌。孩子们很快就猜出了歌名,于是我们一同欣赏并学习这首歌,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

我引导孩子们思考:听这首歌,唱这首歌时,你的心情如何?孩子们的回答是快乐与开心。接着,我将这首歌改编成课文,并引导他们阅读,看看课文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与兴奋。

孩子们自读课文,由于之前通过学唱对课文有了初步理解,阅读时他们更加流利。我提问:“读了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快乐?”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如“花儿向我们点头,小溪欢快地流淌”、“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美丽的衣裳”等,他们还从“飞向我们的理想”、“唱啊,跳哇”等词句中感受到了快乐。

通过讨论,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分享了自己对快乐的不同理解。课堂上,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讨论与分享,展现了他们对快乐的感悟与追求。

尽管这次尝试可能在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上还有待提高,但它成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体验到了快乐。陆小立老师的那句话“关键在于你的课有没有吸引力”,在这次尝试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便是对这堂课最大的肯定。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