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能量来源是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22:32
食物的能量来源是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这三种物质在营养学上被称为“三大产能营养素”。人体通过摄入动植物性食物,并消化分解这三大营养素,来获取能维持体内外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此外膳食纤维、乙醇、有机酸、糖醇类也能为机体提供一定的能量。我们通常将产能营养素产生能量的多少按如下关系换算:碳水化合物4千卡/克,脂肪9千卡/克,蛋白质4千卡/克。
食物能量的高低取决与它的营养构成,含脂肪多的食物转化的能量也就越高,如肥肉比瘦肉的脂肪含量高,油炸食品脂肪含量很高,因此,转化的能量也相对高。蔬菜和水果中含纤维素和水分较多,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低,故含有的能量低。
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如何消耗的:
1、我们人体每时每刻的呼吸、心跳、维持体温、血液循环以及其他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等等需要能量来维持,也就是基础代谢能量消耗。
2、工作、学习、做饭、收拾屋子、走路、跑步、唱歌、跳舞等身体活动也得有能量来支持,通常情况下,由各种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随着活动量的增加,能量消耗将大幅增加。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影响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比如:肌肉,肌肉越发达,活动时能量消耗越多;体重,做相同运动体重越重者消耗能量越多;工作熟练程度,越不熟练者消耗能量越多。
3、吃完饭,食物在体内的一系列消化、吸收等也离不开能量提供动力,这部分消耗的能量叫做食物热效应,又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这部分能量需要的多少与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吃的多少以及吃饭的频率有关,吃的越多,食物消化吸收所需能量越多;吃的越快,食物热效应越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能量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