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主旨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8:19:45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其中1~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1自然段中,先讲自己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再讲自己当时的心情是:“不得爱身”,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第2自然段中至北营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最后讲本来是“分当引决”的,但仍“隐忍以行”是为了“将以有为也”.
第3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第4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二部分(5—6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题名.
这部分告诉我们文天祥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至)“今存其本不忍废”而得以保存.文天祥将诗结成集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上一篇
蓬松的哪些物品可以填空
下一篇
什么是烘托和渲染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