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落日、黄昏的区别是什么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1:53:08
1. 定义区分
夕阳,特指傍晚时刻的太阳,它也可以指代山的西侧,并且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晚年。落日则是指太阳下山的那一刻。黄昏,一方面指日落之后到天色完全变暗的那段时间,另一方面也用来形容光线较为暗淡的状况。
2. 时间差异
落日是日暮时分最早出现的,当太阳开始下山时;夕阳则是紧接着落日,由于接近黄昏,夕阳通常呈现出橙红色。黄昏则是在太阳完全下山之后,通常发生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
扩展资料:
天文学家早已发现,地球大气会导致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了短波长的光,如紫色光,在大气中的散射作用远比长波长的光,如红色光,要强。因此,当太阳处于地平线附近时,阳光穿透更厚的大气层,黄、红色光的穿透能力较强,使得太阳看起来呈现深黄色或暗红色。黄昏时,由于空气中的烟尘较清晨时多,落日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地球的曲率和大气层的存在导致日落时太阳的光线穿过更厚的大气层,从而产生不同寻常的色彩变化。
太阳接近地平线时,进入大气层的光线受到更多的衰减,再加上地球影子的形成,天空中就会出现蓝灰色的暗弧与亮弧。这种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沉而升高,直到夜幕降临而消失。人们通常看到的紫色光,是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净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产生的视觉效果。
太阳看起来扁平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日落时,太阳升起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在穿越空气时速度减慢,导致光线折射发生变化,使得我们眼中的太阳呈现扁平状。尽管如此,实际上太阳的大小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同的,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大小不同的错觉,是由于大气折射和视觉错觉的共同作用。
上一篇
难忘的一件事300字
下一篇
杜甫诗风主要特点是什么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