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黑洞、白矮星、黑矮星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7:07:27
1、恒星演化程度不同:
白矮星的内部不再有物质进行核聚变反应,因此恒星不再有能量产生。黑矮星 (Black dwarf) 是类似太阳质量大小的白矮星(或质量较小的中子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
同白矮星一样,中子星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灭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
2、形成表现不同:
当老年恒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约8~2、30倍时,它就有可能最后变为一颗中子星,而质量小于8个太阳的恒星往往只能变化为一颗白矮星。黑洞中心的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大的奇点和周围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区。黑矮星处于冷简并态﹐不再发出辐射能。
3、组成机构不同:
黑洞核心坍缩,物质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到最后形成体积接近无限小、密度几乎无限大的星体。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原子结构完整。
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黑矮星(Black Dwarf)是中小质量恒星演化的最后期,以碳为主和少量尘埃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子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矮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矮星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