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古典管理理论的理论回归

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古典管理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探讨管理问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古典管理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集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于一体,对企业管理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它犹如一只有形的手,科学有效地调动和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同时,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虽然法约尔与泰勒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也一直处在企业管理的中、高层,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管理生涯使他对企业管理有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高层次的认识。

古典管理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泰罗认为,科学的工作方法是管理中的“思想革命”,“思想革命”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需要雇佣双方把视线从分享利润这块蛋糕转移开,共同想办法把“蛋糕做大”。他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顾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并且认为,对雇主来说,“最大利益”不仅代表着短期内有较大的利润,也包括为达到公司的长期繁荣而全方位地发展。对雇员来说,最大利益则不仅代表着高工资,还有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使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高等级的工作。在他看来,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使劳资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富裕。正是这种对一般管理的认识,使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普适工具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了运用。由于韦伯是一个置身企业管理之外的“旁观者”,站在更加超脱的立场冷静分析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他的管理理念更显深邃。他指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没有它们,将无从判断组织性行为。这些规则对行政人员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自己的行为受其制约,另一方面他们有责任监督其它成员服从于这些规则。韦伯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导源于他对有关官僚制效率争论的忽略,而把目光投向其准确性、连续性、纪律性、严整性与可靠性。韦伯这种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直到今天,在组织中普遍采用的高、中、低三层次管理就是源于他的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个原理,对于夯实企业的管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法约尔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以及他对管理过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个要素进行的详细分析,则是企业管理过程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韦伯要求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所具有的八个特征,即实现明确的分工、实行等级原则、实行考核和训练制度、所有公职的担任者都是任命的而不是选出的、行政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行政管理人员不是他所管理的那个单位的所有者、组织是根据明文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正是企业形成完整、有序和高效组织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古典管理理论先驱们所试图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学面临的两个根本问题,即效率和组织问题。它们是任何管理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管理理论都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启发下或指导下,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搭建的平台上的创新,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创新会一直持续下去。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仍然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对计划和策略的研究、对发展战略的研究、对组织形式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环境的研究,等等,都是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在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所要解决的也是泰勒在百年前所关注的雇主和雇员关系和谐及共同发展问题。

古典管理理论不仅为现代管理理论搭建了创新的平台,经过发展和完善的古典管理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构成内容之一。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九大管理学派中,管理过程学派和经验主义学派就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现代版本。管理过程学派也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其开山鼻祖正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法约尔。这一学派因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人的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学派,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他们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理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特别是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抽象和概括,然后传授给管理人员,向经理提出建议。经验主义学派中的许多代表人物深受古典管理理论影响,而且其中的多数人长期担任大公司的顾问或直接在大公司高层供职。经验主义学派走的是与泰勒、法约尔一样的研究道路,把实践放在第一位,以适用为主要目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对象的不同,经验主义学派所概括出来的理论并不是古典管理理论的翻版,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

1 .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代正是美国处于起飞阶段时期。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胜利。起飞阶段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刺激力量,既可以表现为政治革命的形式,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讲,人均GDP400美元以下为经济增长的起步阶段,人均GDP400~2 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人均GDP2 000~10 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人均GDP10 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 090美元。这是我人均GDP首次突破1 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飞阶段的关键时期。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状况,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与上个世纪初的美国有很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表明,古典管理理论回归在我国有比较适宜的土壤。所以,有人认为,“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阶段,反省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提出‘回归古典管理’,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并试图以此作为我国企业迈向职业化的理论指导。”

2 .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人们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重要人文环境

我国直到1994年才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仅仅10年时间,从政府到民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十分有限。我国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还有比较长的路需要走。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企业,传统体制的惯性,制约着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水平的提高,因而,对在成熟市场经济中孕育出来的现代管理理论,多少有些消化不良。

企业管理说到底是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能达到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从企业管理者来看,由于我国缺乏优秀企业家诞生和正常发育的社会土壤和社会氛围,社会体制方面也存在压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弊病,现阶段堪称真正企业家的厂长、经理为数其实并不多,甚至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娴熟的市场经济驾御技巧,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在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管理者口中,我们都不难听到成串的、最时尚的管理学词汇,但是在他所管理的企业里却很难看到这些词汇所代表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至于,在改革大潮中大量涌现出来的家族企业,管理者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196 222个,其中大型企业仅为 1 984个,占1%;中型企业为21 647个,占11%;小型企业为172 591个,占88%。在工业总产值上,三类企业各占1/3。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下。

有人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做过调查分析,在那里企业管理存在四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即制度不科学,缺乏连续性;忽视基础,管理方法运用不当;未发挥组织职能,团队效率低;脱离实际,曲解“企业文化”。调查者认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整体上还处于十分原始的阶段,甚至还远未达到以“科学管理”和“一般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的水平。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省份,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普及古典管理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比如应用“科学管理”理论,提高计划水平,增强管理控制能力。通过贯彻和运用“工作定额”、“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标准化”、“差别计件付酬制”及“计划和执行相分离”等原则和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计划、组织与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应用 “行政组织”理论,促进组织优化。在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以制度为中心运转的、等级化、专业化的金字塔型的组织,为企业准确、迅速、有效地工作奠定基础。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