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为什么是走向孩子的政治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4:50:01
我认为只要是因为是理解的问题不一样而已。《天气之子》上映后,令人意想不到,评价以负面居多,从故事、人物、节奏到价值观,几乎被批了个遍,更有人将其与前作《你的名字》相比,认为新海诚水准有明显下滑。然而,正如同大众对于《你的名字》的追捧大多不得要领(如果仅将其作为通俗爱情故事来解读的话,其实际只能算是个三流作品),对《天气之子》的批评也是全然的偏离靶心,而完全忽视了影片激进的政治性和对于时代的重大意义。
影片的故事情节架构还是非常简单:东京发生严重的天气异常灾害,作为“晴女”的女主角如果牺牲自己的生命,则可以驱除暴雨、恢复晴天。女主起初选择牺牲自己,但最后在男主的坚持下,两人选择放弃拯救世界,而是一起活下去。
在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情节之一就是平凡的学生被卷入巨大的阴谋或灾难中,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与抗争,最后顺利夺回了最初的平静生活,顺便完成对日常之珍贵性的赞颂(一种二次元叙利亚学?)。有趣的是,影片的主题和此正好背道而驰,讲述的恰恰是日常的不可能。如果说通常故事中,女主角会被描写成日常的象征,是和日常一起需要被守护的东西,而在《天气之子》中,女主角则成了某种和日常无法兼容的存在。于是,面对“世界系”作品的经典命题“世界还是她”,主人公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比起世界,我更需要她。
《天气之子》的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首先在于片中包含了强烈的观点,这通过主人公不顾社会伦理的最终选择和大量口号式的台词表现出来——“不要管我们!”,“我们不会再要求什么,所以也不要从我们这里夺走什么”,“天气什么的,坏掉就坏掉好了!”。
这何尝不是那些“三和大神”和家里蹲的心声?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将其视作对时代现状的反映或对御宅族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美化,那我们又一次射出了偏离之箭。站在左派的角度来审视《天气之子》,我们会发现它不仅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精神,而且是一部有着激进政治立场的宣言性影片。我认为只要是因为是理解的问题不一样而已。
上一篇
十部必看的动画电影日本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