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文言文中者放在代词后的意思

代词是表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一般被分为人称、疑问、指示代词三类。但在文言文中,个人认为应分为四类。

(1)人称代词

我、你、他们(对应吾、汝、彼)等,“者”与之构成“吾者”“彼者”等短语。

属于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或构成判断句,无实义。

《庄子》:“利于彼者,或害于此。”《孟子》:“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特例:《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不属于用在主语后,而是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2)疑问代词

谁、怎么(对应孰、何)等,“者”与之构成“孰者”“何者”等短语。

属于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老子》:“得名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论衡》:“知大圣之意,晓细民之情,孰者为难?”

(3)指示代词

这、那里、此(对应斯、彼、此)等,“者”与之构成“斯者”“此者”等短语。

用在代词指代的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相当于“这个、那个(人、事、情况等)”。

《列子》:“以颜子之量,犹不能为其称谓,况下斯者乎?”《晏子春秋》:“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4)时间代词

现在、过去(对应今、昔)等,“者”与之构成“今者”“昔者”等短语。

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史记·高祖本纪》(《鸿门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淮南子》:“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