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黄河以什么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存在多种说法。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传统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汇入较大支流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年来沙量只占全河的8%,水多沙少,是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呈S形弯曲。根据河道特性,上游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扎陵湖、鄂陵湖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从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河谷宽阔。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峡谷段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两岸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水流湍急。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是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

中游河段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下游河段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形成凌汛。

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