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求济宁地理提纲

初二地理会考提纲

专题一:地球和地图复习提纲

1、地球是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米。

3、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站得高,看得远”;“月食”;“海边看船”;“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地球的卫星照片”可以确证地球是球体

4、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有无数条)

(2)纬线的特点 :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 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5、 经线和经度

(1)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 : A.形状 : 半圆状; B.长度 相等; C.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 :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0度和180度除外)

(5)几条特殊经线:

A、1800 、0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B、200W、160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

(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经度在20°—160,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C、所有的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的纬线互相平行。

D、两条纬线间距离相等。而两条经线间距离则不相等,在赤道上最长,越往两极方向越短。

6、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是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经纬网的判读步骤:

A: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步骤一:分清经线和纬线 步骤二:确定经纬度

确定纬度的方法:1、赤道以北是北纬,字母代号是N,赤道以南是南纬,字母代号是S

2、纬度数向南增加为南纬,向北增加为北纬,字母代号分别是S、N

确定经度的方法:1、本初子午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字母代号分别是:E、W

2、经度数向右增加为东经,向左增加为西经,字母代号分别是:E、W

B、有极点的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1)首先,确定南极还是北极。(方法:根据自转方向:南顺北逆;地图中明显的标志,如:S或N;南、北极圈;)

(2)其次,分清经线和纬线。

通过极点成放射状的直线是经线,表示南北方向;封闭圆圈是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判断东西经: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递增的为东经度,度数递减的是西经度

C、 经纬网确定方向的方法:

(1)同一条纬线上两点只有“东、西”之分,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者为东,后者为西。

(2)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南北”之分。离北极近的在北方,离南极近的在南方。

(3)既不在同一条纬线,也不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首先应该找一个参照点,这个点与其中一个点在同一条经线上,与另外一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再判断方向。

注意:判断两点之间的相互位置时,两点之间的经度间隔不要超过180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因此,人们视觉上出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周期:约是24小时

(3)产生现象:昼夜交替、时差: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昼与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是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方的时刻早。

2、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1)方向:自西向东(在公转轨道上逆时针方向) (2)周期:一年。(3)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

(4)公转特征: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 A 夏至 ,B 冬至 。

(2) 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3) 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倾斜,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不变。

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四季变化。

(4)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

①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回归线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光下影子最短地。

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正午太阳光下影子最长。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一个地方的夜变长或变短,正午太阳光下的影子就相应地变长或变短

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 北 半球 ,从秋分到春分,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

③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向 南 移动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向 北 移动

(5)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越往北去白昼越长,北极圈内有 极昼 现象,南极圈内有 极夜 现象

②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越往北去白昼越短。北极圈内有 极夜 现象,南极圈内有 极昼现象

③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从秋分到春分,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从夏至到冬至,北半球各地昼从最长变为最短;

⑤从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各地昼从最短变为最长

3、地球上带的形成与分布(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 少。

(2)范围:0°~23.5°S(23.5°N)为热带;

23.5°N~66.5°N为北温带; 23.5°S~66.5°S为南温带;

66.5°N~90°N为北寒带; 66.5°S~90°S为南寒带。

(3)、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④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反之,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2)方向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采用“平移指向标”法。如图1.3-1,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BC的走向是东西走向。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图1.3-2,A位于B的西面,B位于C的北面。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2、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2)等高线与等深线:

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②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同线同高”“同图同距”

①判断地势高低:数值大,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海拔低,地势低。

②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等高线的稀疏,坡度缓。

③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a.顶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b.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c.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叫分水线或者分水岭)

d.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叫集水线)

e.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 ”符号表示。

(3)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4)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绘制步骤:

步骤一、确定剖面线

步骤二、确定比例尺,并画出表示海拔高度的水平平行线

步骤三、在等高线图上找出剖面线和等高线的交点,并确定各交点的海拔高度

步骤四、从各个交点向水平高度线作相应的垂线,并得到水平线与垂线的交点

步骤五、连点成线(注意:1、连成平滑的曲线;2、结合等高线图)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选择

1、从纵坐标的标高读出剖面线的最高点、次高点;最低点和次低点的海拔高度。

2、注意:等高线图上观察剖面线经过的地方的地形类型及地形部位,如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

3、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图上的起伏状况

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中

2、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3、道路的设计要求:坡度尽量小,路线长度尽量短,工程难度尽量小—即少过河建桥,少穿山洞

4、居民区: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5、工业区: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