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12章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6:45:13
有子在《论语·学而篇》第12章中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运用,其核心价值在于"和",即和谐与协调。先代帝王的治国之道,其优美之处便在于对和谐的追求。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应遵循和谐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追求和而忽视了礼的规范。
孔子认为,仅仅为了和谐而和谐,如果没有礼的节制,这种和谐是无法持久的。例如,《礼记·中庸》中提到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表明和谐并非单纯的情感平衡,而是行为与情感的适度表达。杨遇夫在《论语疏证》中进一步阐述,和谐不仅限于单一情境,而是广泛适用于各种情况,意味着适宜和恰当。
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等级制度严格,礼的规定不容忽视。然而,随着社会变迁,等级之间的冲突开始加剧。因此,有子提出"和为贵"的理念,旨在缓和不同等级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关系破裂。这一观点对于稳定春秋时期的动荡局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扩展资料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下一篇
英语教学反思简短五篇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