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用什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3:31:07
1. 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土壤肥力。在作物种植前,优先施加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际微生物的活动,并帮助将土壤中的难溶性矿物质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形式,从而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2. 适时施加石灰以调节土壤酸度。在整地过程中,逐年适量施用石灰(氧化钙),每亩施用量约为10至40公斤,直到土壤的pH值达到微酸性或中性为止。
3. 种植适宜酸性土壤的作物。选择如绿豆、油菜、荞麦和水稻等耐酸性的作物进行种植。通过适宜的整地管理和土壤活化措施来调整土壤的酸度。
4. 实施水旱轮作和改善栽培技术。在酸性土壤上实行水旱轮作(每2至3年轮换一次),这样可以改善土壤的耕作性和理化性质。同时,改进栽培技术,如播种后覆盖薄膜以调整播种条件,改变复种模式(如由水稻—水稻—水稻改为油菜—水稻—水稻),并使用碱性肥料(如碳铵、氨水)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扩展资料:
酸性土壤通常存在氮、磷和钾的缺乏问题,许多土壤还缺少钙和镁,部分土壤则缺钼。这些养分的缺乏主要是由于酸性土壤的特性以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导致。酸性土壤中高活性的铁和铝会与磷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铁磷和铝磷,甚至更难溶的闭蓄态磷,导致土壤中大部分磷以固定态存在,使得酸性土壤普遍缺磷。
由于酸性土壤的风化作用强,以高岭石为主的1:1型黏土矿物阳离子交换量低,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弱。在湿润条件下,土壤发生强烈淋溶作用,尤其是钾离子。这是中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缺钾的主要原因。
强烈淋溶作用还会导致土壤中钙镁含量普遍偏低,一方面可能限制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钙镁的流失会加剧土壤的酸性,提高铝的溶解度,引发铝毒等次生问题。酸性土壤上作物常出现缺镁现象,森林死亡是全球关注的生态问题之一。研究表明,植物缺镁是导致森林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酸性土壤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