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种春风中的“那一刻”指的是什么

作品中刻画了我与老人的形象,简要分析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2作品一开头写那天正好是立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3文中的句子那一刻,我的心稳稳不安,我为什么会稳稳不安呢?

4作品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老人这个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6文章1.2.3段中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7第3段说: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我 为什吗会 隐隐不安

8第16段说 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 里面心里的春天指什么?

9.你是不是也中过春风 是怎么种的?

10。第16段中说"心里的春天也悄悄地来了,句中的"心里的春天"指什么?

1:相同点:心中都是有善的人,是愿意,可以将心中的善(即春风)传播的人

不同点:文中老人的乐于助人是更为赤诚热烈的,而我的则是被老人感化才这样做的;文章开头我的表现主要是一个典型的冷漠现代人,更加衬托了老人的质朴和善良。

2:既照应了题目也照应了下文,可以说是为下文的种春风埋下了伏笔,使本文结构更加完整。

3:因为与老人相比,我看到了我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老人的质朴和善良使我看到了自己的挥霍和浪费。老人将自己微薄的收入寄给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而我却自私的只想到给自己购入更多奢侈品,我感到十分愧疚和惭愧

4:穿着:我穿着新买的“宝姿”风衣,而老人穿着破烂又邋遢,外套油迹斑斑,对比出了老人收入很低,生活条件不好,从而更衬托出老人寄钱的无私和高尚

心态:我看到报道是持怀疑态度,起初甚至是断定十格骗局,但是老人的想法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对比出老人的高尚人格魅力和爱的传播

5:一个看似落魄的老人家乐于助人的事情唤醒了我,我也献出了一份爱心。

6:一个70岁左右,戴着个老花镜,穿着油迹斑斑的外套的老人在看一份报纸,而“我”是穿着一件漂亮风衣心情特别好,这些外貌描写在稳重分量不多,但栩栩如生的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以一个简朴的老人与“我”处境、心情不同做对比,为下文老人捐钱埋下伏笔突出老人高尚的高的情操起作用。

7:一个落魄的老人会将生活费的大部分寄给有需要的人,而“我一个买瓶CD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老人以行动让“我”醒悟,“我”为自己的冷漠、自私不安。

8;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切都是刚刚醒的样子,当我也献出一份爱心“我心里的春天”即良知、善良就已经唤醒了会像春天的种子一样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9:是,去年四川地震,我们学校举行文艺汇演,各班也举行主题班会,还进行了捐款,大家纷纷献出爱心。利用寒暑假我们也会进行自行组织到老人院做好事。

10:永远关爱他人的意识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