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啥 “品读《论语》” 征文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0:45:20
品读《论语》感悟孔子
大庆市五十七中学.二年一班:陈荐新
《论语》是一部集儒家思想于一体,容仁义之道于一身的儒家经典,它并无长篇大论,而是以一则则简短的语录发人深省,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而《论语》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和生活。
在细心精读了《论语》以后,我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启示与儒家的哲理。
心灵之道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可我们能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子曰:“仁者不忧,智者无惑,勇者不惧.”众所周知, 《论语》最核心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就是这个“仁”字。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的去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说两字:“爱人”。爱别人就是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慧。那么,怎样做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也就是说,自己想有所建树,马上就能想让别人有所建树。这样推已及人,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所以当一个在帮助他人弥补缺憾时,本身已经完成了一种人格的超越,使自己心胸豁达,坦荡无私,这种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的很多遗憾。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于这点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也就是说勇敢也要是有限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便是“义”,那么这个“义”, “道义”又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内心的节制,一个人内心有的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人要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做到了约制,反省并勇于改正错误,这才是儒家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一个人如果真能做到“仁” “智” “勇”那么即使人生有所缺憾,也无愧于已了!
交友之道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也就是说,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三种朋友是“友直”, “友谅”, “友多闻”。这“友直”便是此类朋友则正不阿,为人真诚,坦荡。他能在自己怯懦犹豫时使自己果断,给予我们勇气。能够做到“谅 ”字的朋友必定诚恳,不作伪。与他们交往我们会内心妥贴,安稳,我们精神会得到净化与升华,而这“友多闻”则是朋友的知识面很广,他所读的书,可以让那些间接经验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而与这三种益友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这损友三类。其一:友便辟,他们专门会谄媚逢迎,溜须拍马。他们决不会违背着你的意思,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称赞你,顺着你的思路。这种人会使你在人生中迷失自我,盲目自大,他们是心灵的慢性毒药。其二:友善柔,他们是典型的“两面派”。他们表面与你密不可分,永远都是和颜悦色,满面春风,也就是“巧言令色”,背后向别人传你的是非谣言。其三:友便佞,他们巧舌如簧,说话时滔滔不绝,天上地下,无所不知,但却抓不到问题本质,他们表面博学,实则腹中空空无物,真正的君子应是少说多做,而他们洽洽相反。由此看来,人生得一好友,如获至宝,他会牵引你真向理想之路。
《论语》可谓一字千金,它蕴含的哲理足可供人受用一生,赵普曾说他可凭半部《论语》治天下,足可见《论语》在当时那个年代所受的推崇。在我品读《论语》的同时,不得不想起孔子这位儒家大师,北师大著名教授于丹曾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是啊,这是灰色的孔子,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永远的孔子,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最具普适性的孔子。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