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李清照的“词,别具一家”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1:01:08
李清照的“词,别具一家”是指以下几个方面:1,锤炼语言见“本色”,清新淡雅显自然古典诗词对遣词造句的要求尤为严格。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的造诣被公认是特别出色的,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生动形象,清新隽永之感。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清照的词,语言虽经千锤百炼,却毫无雕琢痕迹,而以自然、本色的面貌出现。她还善于提炼口语,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李清照词在语言上的独特个性,在其代表作《声声慢》中得到了充分表现。这首词情真、意深、语新。姑且不论其它,仅就语言艺术而言,即令人叹为观止。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词,语言明白晓畅,笔调轻松活泼,用日暮、溪亭、花等词语,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荷塘日暮图。又用“回”、“误入”、“争渡”、“惊起”等词组,渲染迷离动荡的悦氛围,把景、物、人、情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联想,从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整首词都是人人懂的浅近语言,却表现得清新隽永、自然天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清照善于从平常口语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其高深的艺术造诣,浅近中显现精美的文采。李清照词中的语言看起来寻常,实际上却颇具功力;读起来似乎朴素,但却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酒精太浓,不能饮用,而白开水,也淡而无味,李清照的语言却浓淡相宜,将清新与朴素,自然与淡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李清照词语言艺术的可贵之处和魅力所在。
2,追求韵律美,富于节奏感
她的《如梦令》词的用韵,抑扬相间,传情而动听。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哪怕在这方面她也用心炼字,做到上去递换使用,像“骤”、“酒”、“旧”、“否”、“瘦”,抑。
3,善用经典故实,写景含蓄,抒情蕴深
李清照在《论词》里曾批评贺铸的词里少典重,说明她自己正是自觉地追求以典重为美的风格。事实上,李词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
《小重山》中首句“春到长门春草青”,“长门”和“长信”一样都是汉宫名,在诗词中出现往往代表冷宫之意。《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金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词,而相如为文,以语主上,陈皇后复得幸。”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此典的由来和寓意。
赵明诚远游,分别两三年,李清照引薛词首句入文意在以冷落的“长门宫”隐喻自己曾经寂寞独守空闺。虽然李清照并非因妒被打入冷宫,然而赵明诚的出游使她深闺独居,其寂寞、愁闷与悲凄是有相同之处的。又一度春草青,红梅开,在这个洋溢着盎然春意的美好时节,抒情主人公苦闷孤寂的心情也开始明朗起来。她现在似乎得到了明诚归来的信息,就像春汛一样令人振奋,欣慰。清照引全句入词,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面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早春景象,一面隐含独处索居的寂寞愁思,真是妙趣横生,更饶风趣。
4.巧妙构思,造境新奇
李清照词作的构思独具风格,奇巧曲折,含蓄委婉。她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词先写昨夜风雨袭来,闺房中酒醒的女主人担心庭院中的海棠花已经遭到了风雨的摧残,于是急忙询问来为她卷拢珠帘的小侍女:院里的海棠花怎么样了呢?可是小侍女的态度却十分的淡漠:大概没什么事情吧,海棠花依旧还是老样子。这当然不是女主人心里所想,她自然难以心平气和了。语气十分紧迫与不满,从中也曲折地透露了女主人对海棠花的十二分怜惜与珍爱之情。
再如《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物是人非事事休。
词人晚年,国破家亡,流离颠沛,晚境是十分悲凉的,她想找个人来倾吐衷肠,可是,还没有开口便先流下了辛酸的泪水,终于没有说出口来,想去双溪泛舟,借景消愁,却只恐借景消愁愁更愁,更加难以排遣心中这些惆怅了,“真是欲语难语!欲游难游”,凄婉哀绝,波澜跌宕,极尽吞吐之能事,收到了曲折跌宕的艺术效果,正如司空图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李词除却南渡前少有的几首反映青春生活的词篇外无不贯穿着“愁苦”与“思念”。巧妙的构思,为其表情达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武陵春》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岁。“风住尘香花已尽”写景,然此景非往景。狂风扫百花,尘中有余香,一副凄惨衰败之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其此刻什么样的心境已可见一斑。“日晚倦梳头”主人公出现在大家面前,太阳已经高挂天上,慵懒无聊蓬头乱发的中年妇女,何事忧伤?“物是人非事事休”,直抒胸臆,这是“欲语泪先流”的原因。国破家亡,面对种种不幸,主人公无助无望,发出“事事休”的悲叹,进而未语泪先流,委婉含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换头一转,但笔断意未断,如此浓愁何不借春光美景来驱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笔锋又转,恐怕双溪春光明媚,撑船泛游也难遣自己的情愁。一个物化的“愁”字,变精神为物质,并赋予它重量,使人感觉更强烈。
此词上片景中有情,缘情布景。藉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一副惨景、一种悲情起句;缘何悲,愁何状接承;下片换头一转,笔断“经”未断,欲借景驱愁,末两句又一转“愁”,清浓郁无法驱散。波澜跌宕,吞吞吐吐,通过神奇的艺术构思把自己凄楚的心情,深沉的愁怨,婉约蕴藉,跌宕曲折的表现了出来。
5,女性视角,感伤情怀
李清照多选与女性相通或相关的事物入词,表现这些题材时,又往往使景物体现主人公的眼光。其中歌咏花卉的词作十多首,是因为花卉与女性不论从外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都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像写梅的《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菊花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咏桂花的《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这些花卉入词,浸注了女词人观察事物、摄取对象的审美情感。她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到:“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以女性的敏感怜惜梅花难以经受风雨践踏摧损在她看来,梅花虽不畏寒冷霜雪,但它毕竟是花,仍具花之娇弱特性,于是对花一般的必然命运的深切同情成为她关注的焦点。
李清照在写这些花时,喜欢以人喻花或以花比人,使花富于女性美的特征,使人具有花的神韵《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中:“柳眼梅腮”,以少女喻梅花,引人遐想;《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中首句:“红酥肯放琼苞碎”,用形容女性的字眼来写梅花花苞的美好。
除过选择题材,表现题材的角度除了对花卉情有独钟外,值得一提的是她词中涉及许多闺中妇女的服饰,穿戴及起居细节,通过这些东西的描绘,透露出词人心灵的信息《点降唇》 (蹴罢秋千)中的“袜划金钗溜”,传递出惶促不安的微妙心理。《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中的“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通过衣上花绣抒写念旧情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中的“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写烛光照映下她头上插戴的凤钗以及凤钗上的装饰物的美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些生活服饰的细节描写,很充分地体现李清照词的闺阁气。
李清照由于自身独特的天然禀赋、家庭熏陶和曲折经历,使她的词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正是由于如上所述的,其鲜明高绝的艺术表现力。
下一篇
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待遇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