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代表著作
- 培训职业
- 2025-05-07 03:01:56
邵雍的代表著作《皇极经世书》分为十二卷,共六十四篇。该书结构独特,分为四部分:首六卷《元会运世》有三十四篇,接着是四卷《声音律品》十六篇,然后是《观物内篇》十二篇,最后是《观物外篇》两篇。前六十二篇为邵雍本人原创,末两篇则是其门人弟子的记录。这部作品以易理和易教为核心,探究宇宙的起源、自然的演化以及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观物篇》是其哲学、易理和历史学理论的纲要。
在现存版本中,《道藏·皇极经世》共十二卷,分为《观物篇》五十二篇,分为五个部分:一至十二篇为“以元经会”,十三至二十三篇为“以会经运”,二十四至三十四篇为“以运经世”,三十五至五十篇为音律,五十一至六十二篇为杂论;《观物外篇》分为上下篇。《四库全书·皇极经世书》则有十四卷,分为《观物篇》六十二篇和《观物外篇》上下篇,内容与《道藏》版本有所不同。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见的十二卷本和十四卷本并非邵雍原作,而是经过后人整理和合并,如邵伯温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并,并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学和张岷的笔录,形成了现今的结构。
邵伯温将《皇极经世》整理为十二卷,分为元会运世(一至六卷)、律吕声音(七至十卷)、观物篇(十一、十二卷),并与《周易》的上下经及十翼相比,形成独特的篇章布局。此后,各时期的学者对《皇极经世书》的篇章划分也有所调整,如赵震的三十四篇、明初《性理大全》的六十四篇,以及清王植的八卷划分。这些版本的差异反映了《皇极经世书》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解读和重构的过程。
扩展资料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上一篇
初三新课结束考试很难吗
下一篇
晋惠王与晋文王的关系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