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张翮教育家

张翮,1890年生,1946年逝世,湖北省蒲圻(今赤壁)人,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1916届校友。次年,经张国淦推荐,他出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商标局长。随后,张翮辞职,与湖北学者共同创办民治中学,担任校长,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为民治大学,继任校长。在北伐前夕,他将学校暂行停办返回湖北。北伐期间,张翮担任教育厅督学及省立第二高级中学(高商前身)的校长。1929年至1938年间,张翮历任教育厅科长及多所学校校长。1938年武汉沦陷后,他被指派为联合中学高商分校校长,面对重重困难,成功复课。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迁移避难,工作秩序井然。1944年,张翮调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着手整理图书,实现开架借阅,并安全运送回数十万册图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不追求党派、权力和私利,在教育界影响深远。任高商校长期间,注重任人唯贤,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张翮还擅长吟咏,尽管作品散佚,但其对教育的贡献和对文化的热爱依然为人所称颂。

张翮在教育领域贡献显著,创办并管理多所学校,期间经历战乱和迁移,始终坚守教育事业。晚年任湖北省图书馆馆长,为文化事业贡献力量。其教育理念和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校长期间,张翮在教育工作上取得显著成就。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在1938年八月组建,以陈诚省主席兼任校长,应对战时形势,学生享受公费。因战事危急,校长被指派为联合中学高商分校校长,负责组织师生紧急撤离宜昌。面对日寇轰炸,高商分校师生在校长带领下,通过渡船安全撤离至巴东楠木园,克服了交通紧张和艰难环境。在楠木园,学校生活异常艰苦,但师生克服困难,复课日全校欢腾。1940年九月,学校再次迁移至利川汪家营镇,校长再次带领师生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在艰难时期保持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在教育领域,张翮不仅在学识上有所造诣,还热爱宋诗,与文人交往,创作了多首诗歌。尽管因经济困难,《仁园诗集》未能出版,但其诗歌作品至今仍被珍视。在图书馆管理方面,面对珍本藏书被盗的危机,张翮积极应对,确保了图书馆资料的安全。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