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众咻文言文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0:27:50
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中提出了一个寓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教育和环境影响的故事。孟子问戴不胜,如果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语言,他会选择让齐国的老师来教导,还是让楚国的老师来教?戴不胜回答说应该让齐国的老师教。
孟子接着解释说,即使这位齐国老师竭力教导,周围都是楚人,他们会不断地干扰和误导,即使每天鞭打孩子,也无法让他学到齐语。相反,如果将孩子置于齐国的庄岳环境中,让他们长期接触齐国文化,即使鞭打他们学习楚语,也难以达成。这个例子中,薛居州被视为一位优秀的士人,如果让他在王的身边,无论是长者、幼者,还是地位高低的人都成为薛居州一样的人,那么王自然会倾向于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暗示了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就像薛居州的例子中,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同化的力量可以塑造一个人的言行。他进一步质疑,如果只有薛居州一人在王的身边,那么这与宋王身边只有薛居州的影响力有何区别?这表明了在塑造君王品性方面,周围人的选择和影响不容忽视。
扩展资料
【一傅众咻】乃自“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简化而来。原指一人教诲时,众人在旁喧扰。后喻学习或做事时受扰,不能有所成就。或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常用此语。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