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小兴安岭的资料有那些

小兴安岭(Lesser Khingan Range亦作Hsiao Hsing-An Ling或Xiao Hinggan Ling、Lesser Khingan Mountains、Xiaoxing'an Ling),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北部。属低山丘陵,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长约500公里。小兴安岭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

小兴安岭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山势较陡。[1] 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2]

西北部以黑河至孙吴至德都一线与大兴安岭为界;南部以德都至铁力至巴彦一线与松辽平原分界。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约占37%、丘陵约占53%、浅丘台地约占10%。海拔500~800米。它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3]

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面积386万公顷。[1] [4]

地理信息编辑

小兴安岭山脉(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山脉

小兴安岭(20张)

走向近似西北,山势低缓,海拔600~1000公尺。分水岭两侧不对称,西南坡缓长,东北坡陡短。东南段主要出露花岗岩和变质岩,为长期隆起剥蚀区。西北段广泛分布第三纪陆相沉积。第三纪时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已隆升,但小兴安岭西北段尚与松辽平原、俄罗斯境内的结雅(Zeya)河低地联成一片。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才沿东北向、西北向的断裂抬升为高地,与小兴安岭东南部连接成为西北向的山地,并把松辽平原与结雅河低地隔开[5] 。与此同时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小兴安岭东北侧的逊河流域保存有大片玄武岩台地,山地东南侧德都附近有五大连池火山群。直到1719、1921年还有火山喷发。

小兴安岭岩石组成以铁力至嘉荫一线为界,以南主要是片岩和花岗岩;以北主要是砂砾岩、页岩和玄武岩。山势和缓,北低南高,伊春附近的大管山海拔1203米。地貌相比差异显著,南坡山势浑圆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成阶梯状,水系短促。北部多丘陵台地,地表以砂砾岩、玄武岩为主,河谷多宽谷;南部低山丘陵区,多出露海西期花岗岩,河谷多形成“V”形谷。[6]

在西部有几个火山群:德都五大连池火山群,有14个火山丘;科洛火山群,有5个火山;二克火山群,有3个火山丘;尖山火山群等。这些火山群都比较年轻,是第四纪以来形成的。其中五大连池火山群最年轻,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称,1720年其中的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喷发,熔岩流堵塞了讷莫尔河支流,形成五个串珠状堰塞湖,称为“五大连池”。它是中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和著名的游览胜地。[7]

小兴安岭属于华力西褶皱带。第三纪时山体北部处在北东向沉积带上

小兴安岭冬天景色[8]

,并与东北方的俄罗斯境内结雅河低地和西南方的松嫩平原联成一片,在上新世末更新世初沿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抬升为山岭,与结雅河低地及松嫩平原分离。同时沿两侧断裂带发生多期岩浆喷出活动,东北侧多裂隙喷发,溶岩面积大;西南侧多中心式喷发,火山锥体多。山体西南侧的山前台地上有德都五大连池、科洛、二克山、尖山等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在1719~1721年尚有火山喷发活动。小兴安岭在铁力—嘉荫—线西北地表平缓呈丘陵性台地状;该线东南呈低山丘陵地貌。[2]

土壤以暗棕色森林土为主,并有草甸暗棕色森林土,阶地上为黑土及草甸黑土,河谷地有泥炭潜育土及各类草甸土、泥炭沼泽土。[2]

2气候特点编辑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

汤旺河沿岸秋景[3]

而漫长;春季回暖快;夏季温热湿润;秋季暂短、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1℃至1℃,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1]

小兴安岭地区冬季严寒,年均温0℃左右,1月均温-25℃左右,7月19~21℃,无霜期 100~130天,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年均相对湿度约70%,10℃以上活动积温2000~2500℃,广布岛状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沼泽发育。[2]

区内河流4月上旬出现春讯,6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出现夏秋汛,河流封冻期约达5个月,河川年径流深150~400毫米。[2]

3水系情况编辑

小兴安岭山区河流,主要有属于黑龙江水系的逊别拉河、沾河、乌云河等和属

小兴安岭中的河流[9]

于松花江水系的呼兰河、汤旺河等,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10]

4自然资源编辑

小兴安岭东南部以红松、鱼鳞松、臭松、水曲柳、椴树等为主,西北部以兴安落叶松、白桦为主。珍贵用材树种丰富,木材蓄积量大。有铁路通往南岔、伊春和乌伊岭。伊春为新兴木材工业中心。另外还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11]

在丛山密林中,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许多山脉底下埋藏着铜、铁、铅、锌、金等金属矿产资源,已开采的有十多种。小兴安岭西侧之全国著名的五大连池火山群,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等。[12]

植物

小兴安岭是中国主要林区之一。繁衍生长着红松等许多珍贵树木,成为国家重点用材林基地。林区

小兴安岭树木[13]

面积1206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500多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约4.5亿立方米,红松蓄积量43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红松总蓄积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红松故乡”之美称。还生长着落叶松、樟子松和“三大硬阔”(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14]

小兴安岭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还有落叶松、云杉、冷杉、桦、椴、榆、杨等110余种森林群落,被誉为“红松故乡”、 “林海雪原”。独特的大森林地貌和气候条件,生长着珍奇的动植物,有着小兴安岭独特、古朴、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15]

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人们一边伐一边栽,保持了生态平衡。[1]

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14]

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猕猴桃、都柿、蓝靛果、草莓等山野果30多种;有蘑菇、木耳、猴头菌、刺嫩芽、金针菜、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资源2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14]

动物

小兴安岭的森林、沟壑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220多种。[2] [16]

小兴安岭水域,生长的鱼类有7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鲑鱼(俗称大马哈鱼)、鲟鱼(俗称七粒附子)、鳇鱼、鲤鱼、鲫花、鳌花、鳊花(俗称“三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同罗(俗称“五罗”)等。[14]

矿产

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燧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种,矿点多达140多处。[1] [17]

5人文历史编辑

隋时小兴安岭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集团和民族国家,《隋书》将其列

汤旺河国家级森林公园[18]

入东夷传而统称东夷,其中高句丽国力最为强盛并与隋接壤。[19] 公元668年,唐朝灭亡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后来靺鞨逐步崛起,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黑龙江中下游,东至日本海。[20]

靺鞨之后金代的女真人崛起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附近,金代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统治,虽然它只有120年的历史,但它对中国历史北部疆域的缔造,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尤其是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中却做出过贡献。[21]

2012年08月20日金祖先人与小兴安岭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21]

6旅游景点编辑

自然保护区

小兴安岭腹部阳坡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的以红松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58年始建,1963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红松母树木。1997年又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网络。保护区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松涛滚滚,蔚为壮观。[22-23]

梅花山庄

小兴安岭伊春市区以东28公里处的梅花山庄,是伊春市最著名的风景区。因为特殊的气候条件,东天门景点还有夏天云过必下雨,冬天云过必下雪的说法。与红松原始林近在咫尺的梅花山庄滑雪场,雪质好,雪量大,雪期长,已建有两条1000米滑雪道,还有溜冰、马爬犁、狗爬犁等多种冰雪娱乐项目。[22] [24]

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入以后是全长260米的松乡桥,横跨山谷,是一座随地形

小兴安岭美景[25]

变化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曲桥。走在桥上,可俯视山谷的地形变化,还能近距离观赏世界最大的红松林。经过几千年的自然演变,这一带林区已形成了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群落。红松的高度约在30米以上,年龄在400至500年之间。走过松乡桥,就到达了公园最高处观涛塔。[22]

走下观涛塔,还可以看到以蒸汽为动力的森林小火车。这台机车建造于二十世纪初,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小兴安岭林区用作运输木材的工具。坐上小火车环绕园内一周,可观赏原始森林景观。森林公园的外侧,已建有9.6万平方米的娱乐滑雪场,游客可自己驾着马爬犁、狗爬犁。[22]

小兴安岭石林国家森林公园

此区域植被覆盖率99.8%以上,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是亚洲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红松林生长地,素有“红松故乡”之美誉。区域内有野生植物612种,野生动物250多种。此外,区域内自然景观独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造型最丰富、类型最齐全、特征最典型的印支期花岗岩地质遗迹。[18] 区内共分七个游览景区,五十三个游览景点。[26]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