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分类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23:35:48
实验动物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按照实际用途、遗传学控制和微生物学控制进行分类。实验动物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科研、教学、医疗、鉴定、诊断和生物制品制造的工具,包括小鼠、大鼠、地鼠类、豚鼠、其它啮齿类、鹌鹑等。经济动物,即家畜家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如肉用、乳用、蛋用、皮毛用等而驯养、培育、繁殖的动物,转为实验用的有产业家畜和社交家畜,其品质与高标准的鼠类相比还存在差距。野生动物是指从自然界捕获、没有人工繁殖饲养的动物,如两栖类、爬虫类、鱼类、无脊椎动物、鸟类、啮齿类和灵长类等,除少数外,一般不能进行人工繁殖生产。观赏动物是为了人类玩赏和公园里供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如踏车小白鼠、玩赏犬和猫等。
按照遗传学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动物、突变种纯系动物和纯杂种动物。近交系动物是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突变种纯系动物是指实验动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突变品系动物;纯杂种动物是指无计划随意交配而繁殖的动物,即一般动物室供应的杂种动物。
按照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和常规动物。无菌动物无论体表或肠道中均无微生物存在,并且体内不含任何抗体;悉生动物是给无菌动物引入已知5~17种正常肠道菌丛培育而成的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又称屏障系统动物;清洁动物或最低限度疾病动物是饲养在设有清洁走廊和不清洁走廊的设施中,其种群均来自剖腹产;常规动物指一般在自然环境中饲养的带菌动物。
扩展资料
用于生物科学实验的动物的统称。在品质上有一定要求,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为各种生物制品(疫苗、抗毒素、血清、诊断液、培养基、组织细胞等)提供原料的动物,以及用于生物学教学示范的动物也常被包括在实验动物的范围之内。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