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要树立什么的指导思想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11:01:30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掌握运动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
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
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
1、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
2、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
3、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各类选拔赛,以及参加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
4、早操和课间操(前者多由学生个人自由锻炼或学生自由组合锻炼,后者多为有组织的徒手体操活动)。
5、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旨在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休息和锻炼时间,同时要讲究卫生,注意营养,预防疾病发生等)。
中国学校体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完成下列的具体任务:
1、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生长发育,养成学生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促进学生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走、跑、跳跃、投掷、攀援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体育活动大多在室外进行,锻炼学生习于寒暑,能登山、泅水,以增强他们适应自然环境、抵抗疾病、克服困难的能力。
2、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爱好体育活动,懂得怎样锻炼身体,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对有发展条件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业余运动训练,为国家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3、结合体育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等精神文明的教育。要教育学生认识体育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启发其锻炼身体的自觉性。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