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距离感是是如何产生的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1:42:52
声源就像一滴水滴,空间就像池塘。当声源在空间中发声,就像水滴滴在池塘里泛起的涟漪。
离水滴低落点越近的地方,波浪越大越快;离声源越近的地方,声音越响。水滴在水面二次弹起,引发第二轮涟漪(声源在空间中引发回声)。涟漪(声源)传啊传,越往外越是虚弱。直到最后,涟漪泛得太远而虚弱得退却了(声源传得太远而衰减了,因为能量完全散布到了很大的空间里)。当然,这个比喻只是用二维的水面,而无法概况三维的VR。响度(Loudness)响度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拉开声音距离的方法,比如我弹钢琴的时候,以渐强开始,渐弱收尾,就是在营造这种距离感的变化,就好像一段声音来了,经历了一些波澜起伏……又走了。)现实生活中声音的衰减是这样的(很像上面池塘里泛起的涟漪吧?)声音的振幅不过它也是最容易误导我们的。如果只有响度,而缺乏其他的参考,我们不能判断声音从音源传到这里被削减了多少,然后判断的距离难免有误差。不过还好随着我们对身边周遭的熟悉,人们的说话声、狗吠猫喵、机动车的喇叭声……这些都让我们能够很快地判断出声音距离的远近。而我们周遭的这一切,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构成一个可以参考的相对体系,你根据你过往在这里的生活做出的判断。但是,碰到那些人工合成的或者从来没有听过的声音,那我们就只有借助于其他的辅助声音暗示,比如音量的大小变化,来判断了。初始时间延迟(Initial time delay)当你走进一个空间时,先听到声源直接传到你耳朵里的声音——direct sound,然后再听到的则是回声(reflection),而你的房间越大,这两个声音的时间差越大。比如你在一个很大的房间里,先听到了声源直接传到你耳朵的声音,然后过了很久才再次听到这个声源的第一次回声,所以你的听觉神经告诉你,这个房间很大。声音的第一次反射对于判断声音的距离感是优先级最高的,而其他随后赶到的第三次、第五次、第七次反射后的回声都没那么重要,因为现在计算性能不够,所以只做第一次反射的回声。
上一篇
哪个物理老师讲课好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