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理论综述
- 培训职业
- 2025-05-03 23:37:52
摘要:本文将高校绩效管理视作学校教学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当前,高校绩效管理正平稳上升,其中杨甦宏的三分法被广泛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与绩效管理同等重要,高校需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并制定针对性管理办法。本文深入探讨绩效管理的概念、体系、考核方法及应用,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杨甦宏三分法管理理论,最后讨论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绩效管理;杨甦宏三分法;目标
一、绩效及绩效管理概念
(一)绩效的内涵
绩效在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下有着不同的定义。管理学中,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目标实现的有效输出,涵盖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经济学中,绩效与薪酬形成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则是组织对员工的承诺。社会学视角下,绩效确保社会成员履行各自的社会角色。
(二)绩效考核含义
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目标导向下的员工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推动企业目标实现。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展现的能力、态度和业绩的评价过程。
(三)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管理包括管理组织绩效、员工绩效和组织与员工绩效的综合管理。它是一种提高员工绩效和团队潜能、促进组织成功的管理思想和整合方法。
二、绩效管理体系
(一)绩效管理基本流程
绩效管理流程包括: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控制、考核与评价、反馈与面谈、结果应用。
(二)基本流程实施步骤
明确绩效计划、构建指标体系;执行计划,进行指导与监督,解决问题,调整方案;定期考核,签订绩效合同,实施面谈;制定改进计划,执行培训,分配薪酬奖金,职务调整,职业发展规划,处理员工关系。
(三)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绩效计划是双方共同制定目标、职责、衡量标准等的协商过程。绩效沟通是经理与员工分析信息的过程。考核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应将考核纳入绩效管理系统。反馈与结果应用是考核后的后续工作。改进计划后,绩效管理回到起点,再次计划。
三、绩效考核方法及应用
(一)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通过制定目标、实施过程管理、评估成果实现管理目的。它是一种循环上升的管理方式,确保管理效果不断提高。
(二)KPI体系
KPI体系明确战略,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评估与实际的关联,分解指标。
(三)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四个角度整合战略与绩效管理。
四、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质量问题
(一)现状分析
多数教师态度积极,互动活跃,问卷反馈良好。但课程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新教师依赖PPT和课本,难以创新。大班上课,学生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上课玩手机,缺乏专注,课堂纪律松散。
(二)影响因素
教师方面:师资力量参差,科研为主,教学轻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感到乏味。学生方面:自制力不足,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学习动力。学校方面: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缺乏淘汰机制,课程内容陈旧。
五、杨甦宏三分法管理理论
(一)三分法概述
杨甦宏三分法将课堂时间分为自学、提问与回答、重点讲授与答疑三个部分,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二)课堂考核方法及标准
全勤奖励,期末不及格直接及格,设置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成绩比例,考核方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参与与课后复习。
(三)参与对象及其方式
全体学生参与,通过预习、抢答、提问等方式互动。
六、“三分法”教学成效
采用三分法后,课堂参与度提高,缺勤率降低,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效果显著。
七、教学质量提升及其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学质量
三分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二)改进建议
面对局限性,高校应持续优化教学体系,引入更多元化的绩效管理方法,加强师资培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