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舆论的八要素中,什么不是舆论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20:17:27
1. 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即一定数量的个体对于特定议题形成的集体性意见表达。
2. 舆论的客体包括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这些都是舆论形成的基础。
3. 舆论本身是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综合体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舆论的实质内容。
4. 舆论的数量反映了舆论的一致性程度,即在多大范围内人们对于某一问题持有相似的看法。
5. 舆论的强烈程度指舆论的强度和影响力,它决定了舆论能否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6. 舆论的持续性描述了舆论存在的时间跨度,一些热点问题可能迅速消退,而一些长期问题则可能持续引发舆论关注。
7. 舆论的功能表现是通过影响舆论客体来推动社会变革或维持现状。
8. 舆论的质量涉及舆论中的理智与非理智成分,高质量舆论更倾向于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分析。
除了上述必要要素,舆论还可能包含非必要要素,如空间分布、民族或种族特征、表现形式、文化含量、信息含量等。这些非必要要素丰富了舆论的内涵,但并非构成舆论的基本条件。
在理解舆论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这有助于快速把握舆论动态,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了解什么不是舆论也很重要,例如大众传播媒介的言论、特定意识形态、个别公众的感觉,或者没有确凿依据的随意说法,都不能简单等同于舆论。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