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老大歌的种类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6:44:33
在侗族地区的历史中,曾依地区划分为不同的“洞”,如“六洞”、“九洞”和“十洞”,这些名称至今仍然沿用。其中,“六洞”以黎平的肇兴皮林和从江的龙图贯洞为核心,而“九洞”和“十洞”也有各自的中心区域。侗族大歌的主要流行地集中在这些“洞”以及周边的村寨,如榕江县栽麻乡的苗兰、宰荡和加所一带,曾属于“九洞”范围。
大歌根据演唱形式和人员分类,有多种变体。如“鼓楼大歌”,又称“嘎得楼”,是男女歌队在鼓楼对唱的主要歌种,有“嗅嗬顶”和“干赛”两种,内容主要为情歌,尤其是“干赛”是核心曲调,各地有各自的声腔,如“嘎兰”、“嘎滴”和“嘎宰荡”等。另一种是“声音大歌”或“嘎唆”,并非鼓楼对歌的主歌,但常在对歌过程中演唱,展示歌队的嗓音技巧,歌词简短,以音乐曲调为主,模仿自然之声,优美动听。
“叙事大歌”或“嘎君”,既是民歌也是曲艺,根据内容和音乐风格分为不同类别,如唱故事的“嘎君”和阐述道理的“嘎乡”,歌名多与故事人物或主题相关,如《珠郎娘美》和《孝顺父母》等。还有“礼俗大歌”或“嘎礼乡”,是各种礼俗场合的多声歌曲,包括“拦路歌”、“酒礼歌”和“踩堂歌”。儿童大歌,即“嘎腊温”,是孩子们的游戏歌曲,歌词简短,曲调欢快,多以齐唱形式出现。戏曲大歌,又称“嘎瓦”,在侗戏演出中唱,用于特定场景,没有固定歌名。
“嘎老”之所以被称为大歌,原因在于它由侗族合唱队演唱,有两个声部,通常在众人面前的鼓楼公开演唱,歌词长且歌曲时间长,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大歌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扩展资料
侗族多声歌,侗语称"嘎老"(al laox)或"嘎玛"(al mags)"嘎"是歌,"老"和"玛"都是"火"的含义,"老"还具有汉语"老"字的含义,而"玛"却没有此义。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音乐界把"嘎老"汉译成"侗族大歌"。
上一篇
侗族琵琶歌简介
下一篇
林产化学与工业录用快吗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