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10:35:30
微生物检验知识之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微生物在生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
(一)细菌与原核生物界
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支原体归属于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真菌与真菌界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
(三)病毒与病毒界
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归属于病毒界。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
二、细菌的分类单位、系统和命名
(一)细菌的分类单位
细菌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属;相近的属归为科,依次类推。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二)细菌的命名
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属名(名词大写)+种名(形容词小写)(印刷用斜体)。例如: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中文名:种名+属名。例如: 结核分枝杆菌。
(三)细菌的分类系统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也有采用CDC(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分类系统。
三、细菌的分类方法
(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
1. 传统分类法
原则:生物的基本性质主次原则。按细胞形态、革兰染色性、鞭毛及代谢特点作为较高一级分类依据。科、属、种的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2. 数值分类法
原则:细菌的基本性质同等重要原则。采用标准化、成品化和配套生化反应试剂条,检测细菌的数十个生理生化特性。阴阳性结果—数字—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比较、测定相似度—区分细菌的种群—确定细菌亲缘关系。
(二)遗传学分类法
以细菌的核酸、蛋白质等在组成上的同源程度分类。目前较为稳定可靠的遗传学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 DNA G+C mol测定,简称G-C比。
2. 核酸同源值测定。
3. 核糖体RNA碱基序列测定。
上一篇
名词解释首关消除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