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非遗
- 培训职业
- 2025-05-05 06:11:45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1、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2、门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3、数量
截至202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共收录676项遗产项目,对应于140个国家;其中,中国列入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
4、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共同财富,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节与非遗博览会和中国非遗名录简介:
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06年2月8日消息,《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非遗节与非遗博览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部一节(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东部一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是两大全国性节会,是充分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向的重要平台。
3、中国非遗名录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以便集中有限资源,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多重随机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