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职业 > 正文

审计风险环境影响

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环境复杂,主要源于审计模式的落后、审计人员素质的不足,以及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首先,行业审计模式的滞后是风险的一大来源。与国外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不同,我国仍依赖账项基础审计,对审计风险控制考虑不够,导致审计风险相对较高。

其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审计风险。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谨慎态度至关重要。比如,现代审计中的抽样技术使用可能导致误差,特别是判断抽样依赖个人经验,可能遗漏重要信息;取证不充分或审计方法不科学都会增加审计风险。

社会环境方面,欺诈和行政干预是审计风险的根源。被审计单位的欺诈行为、政府部门对审计的干预,以及经营者既是被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的现实,都削弱了审计独立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审计难度。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金融工具的出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风险随之增大。同时,会计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审计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风险也有所不同。

法律环境的不完备和诉讼频发,审计人员必须依据法律进行工作,但审计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法律责任的争议。法庭对审计师的判决常常要求他们对未查出的错误承担责任,增加了他们的风险压力。

扩展资料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多重随机标签

猜你喜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