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发现:乔哈里视窗
- 培训职业
- 2025-05-06 05:05:56
乔哈里视窗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这个理论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和哈里提出的。该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划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这个理论也可以运用于“自我认知”领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比如你逻辑性强,别人也知道,这是公开区。
你唱歌好听,别人不知道,这是隐藏区。
别人说你很耐心,但是你不知道,这是盲区。
你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就是封闭区。
根据乔哈里视窗分类的维度,我们可以将认识自己分为“我眼中的我”以及“别人眼中的我”。
1、如何了解我眼中的我?
尝试拿出一张白纸,用“我是一个XXX的人”造句,至少写上10句。
这个可以呈现我们对自己的整体印象。
2、如何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可以在你的同事和朋友之间做一个调研,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在这里分享两点tips:
① 调研对象最好多维度。
比如,你尽量不要都找你的朋友调研,你可以再找一些同学、老师、家人、同事调研。
因为不同社会关系会有不同的相处模式和交流内容,不同的调研对象能够给我们提供多角度的反馈。
② 调研问题设置尽量具体详细。
比如你问一个朋友: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系好点的朋友可能会反问:怎么啦?突然问我这个问题?关系一般的,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所以就干脆忽略了。
你可以这样提问:
你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对我的印象吗?
相处下来,你觉得我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这样的提问更具体,朋友们也会有一个回答参考。
运用乔哈里视窗能够打破自我认识的盲区,发现我不知道但是别人知道的我。
调研问题参考:
1、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刚认识到现在这个印象有转变吗?
2、你觉得我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3、你觉得我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关于封闭区,自己的经验是参加一些课程,特别是跨界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一般是扩充自己认知的,另外就是阅读,第三种是跟大咖聊~
上一篇
武当山有哪些景点
下一篇
陪审团制度美国陪审团制度
多重随机标签